盱眙镇
北宋置,属盱眙县。即今江苏盱眙县。
古镇名。宋置,即今江苏省盱眙县。
北宋置,属盱眙县。即今江苏盱眙县。
古镇名。宋置,即今江苏省盱眙县。
有二说: (1) 指今江西赣江干流及其东源贡水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豫章郡雩都县: “湖汉水东至彭泽入江,行千九百八十里。” (2) 专指今江西赣江东源贡水。《水经· 赣水注》: “豫章水右会湖汉水。水
北宋置,属中江县。在今四川中江县南七十里双龙镇西北。(1)在浙江省义乌市西部。面积34平方千米。人口1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吴店,人口 5550。南宋吴氏择此设店营生,故名。1934年置南平镇,1946
在今广西那坡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镇安府》 “平孟隘”条:“打面梁那坡、者赖、者欣三村,在城西南。本朝乾隆三十一年设兵防守。”光绪《镇安府志》卷9载总督杨廷璋《请添设小镇安通判疏略》称:“离怕怀大隘四十
在今福建永定县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永定县: “松柏嶂在县南。《志》 云,与广东饶平县接界。 叠巍峨, 林山蓊蔚。 昔人多避寇于此。”
清康熙五十七年 (1718) 置,治所在今甘肃安西县北。后废。
在今陕西户县西五里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渼陂水 “出宜春观北,东北流注涝水”。宋敏求 《长安志》 卷15: “ 《十道志》 曰,有五味陂,陂鱼甚美,因误名之。……其周一十四里,北流入涝水。唐宝历二年,敕
在今云南呈贡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晋宁州归化县:交七浦在“县(治今化城)东北二十里。广二百余亩。《志》云, 滇池之下流也”。
①又名鄢水。即今湖北西北部蛮河。为汉水支流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夷水,蛮水也。桓温父名夷,改曰蛮水。夷水导源中庐县界康狼山,山与荆山相邻。其水东南流,历宜城西山,谓之夷溪,又东南径罗川城,故罗国也。又
即闾川县。在今陕西旬县西南三十里吕河镇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作“驴川县”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置,治今陕西省旬阳县西。属金州。贞观二年(628年)废。
在今河南新密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7密县:云珑山“在县北三十里。 一名侵云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