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窟司
即今广东蕉岭县。明初置石窟巡司于此。崇祯六年(1633)改置镇平县。1914年改名蕉岭县。
即今广东蕉岭县。明初置石窟巡司于此。崇祯六年(1633)改置镇平县。1914年改名蕉岭县。
一名羊山集。即今山东金乡县西北阳山镇。清同治《金乡县志略》卷2:阳山集在“城西北二十五里”。因阳山而得名。
始丰溪支流。在今浙江天台县东。晋孙绰 《游天台山赋》: “济楢溪而直进”,即此。《清一统志·台州府一》: 楢溪 “在天台县东二十五里。亦名欢溪。源出华顶,南流至凤凰山侧,入始丰溪”。
明洪武七年(1374)改沔州置,属汉中府。治所即今陕西勉县西武侯镇。民国初属陕西汉中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35年迁今勉县治。1964年改为勉县。古旧县名。明洪武七年(1374年)降沔州为县,治
即今陕西蓝田县东北厚镇乡。清 《蓝田县志》 卷1有厚子镇。集镇名。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北部、横岭东麓,蓝田县与渭南市交界处。厚镇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2350。宋设堠子镇,宋《长安志》载“以南山多虎故立斥
又作富替新、福提希。清光绪六年(1880) 建,属三姓副都统。即今黑龙江省富锦市。八年设协领驻防。三十四年 (1908) 置巡司,宣统元年 (1909) 改置富锦县。“富克锦” 为赫哲语,“江边岗地”
①在今广东阳东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阳江县:马衔山“在县东北五十里。其南有金花岭,攀跻而上,高百余仞,众山环列,莫计远近。顶有巨石,泉流石隙,如马受勒,山因以名。其泉下注,为上、中、下三龙潭,
在今黑龙江省虎林县东北,为乌苏哩江支流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虎林厅: 乌苏哩江 “又北纳七虎林河,合阿布沁、小大木克、独木、外七里星河,入饶河”。
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嵌头,界于山海间,为登陟要地。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置巡司于此。清顺治年间废。
即今广东平远县西南石正镇。清设石正墟汛。
明洪武八年 (1375) 改福建都卫置,治所福州府 (今福建福州市)。辖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内各卫所。清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