硖口寨
①即今浙江江山市南硖口镇。为浙、闽交通要道。清雍正十二年 (1734) 移衢州府同知驻此。
②北宋大观元年 (1107) 置,属武冈军。在今湖南洞口县西。清于此置硖口巡司。
③北宋置,属清湘县。在今广西全州县北。
①即今浙江江山市南硖口镇。为浙、闽交通要道。清雍正十二年 (1734) 移衢州府同知驻此。
②北宋大观元年 (1107) 置,属武冈军。在今湖南洞口县西。清于此置硖口巡司。
③北宋置,属清湘县。在今广西全州县北。
1941年改安南县置,属贵州省。治所即今贵州晴隆县。清咸丰 《兴义府志》 卷11载: 晴云山在县西五里,“崔巍峭拔,为县治诸山之祖脉”。俗呼为晴龙山。县以此山得名。在贵州省西南部。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
又名河关、蒲坂关、蒲津关。战国魏置,故址在今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东黄河西岸。《史记·曹相国世家》: 参 “以中尉从汉王出临晋关”。即此。战国魏置,在临晋(今陕西大荔县东北)城东黄河西岸,故名。西汉改名蒲津
一作龙尾陂。在今陕西岐山县东二十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中和元年(881),黄巢遣其将尚让、王播寇凤翔,为唐弘夫“大败于龙尾陂”。《寰宇记》卷30:唐武德七年(624),岐山县“移理龙尾城”。皆即此。清设
在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永兴岛北,位于石岛之北七连屿范围内。1935年和1947年公布名称均为南岛。因在中岛东南方,故名。中国渔民向称三峙,因在北、中、南三岛中,排行第三,故名。
在今青海西宁市西五里。《清 一统志·西宁府一》: 虎台 “台有九层,高九丈八尺。相传秃发傉檀所筑”。
唐天宝初改邵州置,治所在邵阳县(今湖南邵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冷水江以南资水流域。乾元初复改邵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以邵州改置,治邵阳县(今湖南邵阳市)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邵州。
亦作斡难、兀难、阿难、敖嫩、鄂伦、鄂诺、俄侬。即今蒙古国、俄罗斯境内之鄂嫩河,为黑龙江石勒喀河上源。《清一统志·黑龙江》: 黑龙江“亦名斡难河。源出喀尔喀北界垦特山,土人谓之鄂伦河,会诸小水东北流,经
唐关中平原太白、中白、南白三渠的合称。
在今河北阜平县西北一百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阜平县:次沟村“在吴王口外。村南有扒背、银河村、胡家庄、柳树村、天桥儿、莲子岩等处, 山中皆产矿砂,流民恒相聚开凿,名曰矿徒。嘉靖二十五年渐啸聚为乱,议
在今湖北公安县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65江陵府:孱陵故城又名孙夫人城“《元和郡县志》云,在公安县。相传此乃刘备妻孙夫人所筑。夫人,权之妹,疑备,故别作此城,不与备同住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公安县:孱陵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