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神山

神山

①在今河北平泉县西南三十余里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泽州神山县: “神山在西南。” 清张穆 《蒙古游牧记》 卷2引 《元一统志》: 神山 “在惠州西南十三里。东西长十里,南北广八里”。

②即翁公山。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三十五里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: 富民县 “有神山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21大同府: 神山 “在府城北四百里”。“翁公”即蒙古语翁衮之音转,意为 “神”。

③即细林山。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北辰山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3嘉兴府: 细林山 “本名神山,唐天宝六年改名”。

④在今安徽东至县西北东流镇旁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7东流县: 神山在 “县西南一里。高仅百尺,而旷远无际”。

⑤即寒同山。在今山东莱州市东南十五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25莱州府: 寒同山 “一名神山”。

⑥在今湖北浠水县西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6蕲水县: 神山,“ 《寰宇记》: 孙权进兵赤壁时,屯于此”。

⑦在今湖北云梦县东北四十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云梦县 “有神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云梦县: 神山 “云覆其上则雨,故名。其相近者曰葛藤山”。

⑧在今广东东莞市东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广州府东莞县: 神山,“其阳为鼓镇峡,下有龙潭,即龙江所经也。旧有浮桥”。

⑨即长卿山。在今四川梓潼县西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梓潼县有神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8梓潼县:长卿山在 “县治西南二里。旧名神山。唐玄宗幸蜀,以山有司马相如读书窟,因改名焉”。

⑩古于阗诗作麻札塔克。在今新疆和阗县北一百余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“自拨换南而东,经崑岗,渡赤河,又西南经神山、睢阳、鹹,又南经疎树,九百三十里至于阗镇城。” 据 《敦煌文书》,此处为吐蕃驻重兵之处。清末,斯坦因在此发掘大量文物文书。


(1)古山名。即今河北省平泉县西南大黑山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神山县(今河北平泉县西南):“神山在西南。”即此。(2)今山名。在安徽省芜湖市内。海拔66米。与赤铸山、火炉山、马鞍山逶迤相连,环立一体。登山远眺,大江东去,江城如画。据民国《芜湖县志》记载:此山传为楚人干将造剑处,山有干将墓、砥剑石和淬剑池等遗迹。南宋乾道七年(1171年),因常在此山祷雨,取苏轼《喜雨亭记》中语,曾在山上建志喜亭(后亭毁)。另有罗汉寺等遗址,寺后泉水清洌,可备啜茗。已辟为公园,遍山绿化,并重建志喜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洱西驿

    明洪武中置,在今云南大理市南。天启间废。

  • 丹水

    ①在今山西晋城市东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上党郡高都县:“莞谷,丹水所出。”《水经·沁水注》:丹水“东南流,注于丹谷。……丹水又径二石人北,而各在一山角倚相望,南为河内,北曰上党,二郡以之分境。……丹水东

  • 上朔镇

    今广东南雄县东北。清道光《南雄州志》卷12:有上朔墟。

  • 平夏城

    北宋绍圣四年(1097)筑,属镇戎军。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北黄铎堡古城址。《宋史·章楶传》:绍圣四年(1097),“帅四路师出胡芦河川,筑二城于石门峡江口,好水河之阴。二旬有二日成,赐名平夏城、灵平砦”。

  • 哈剌温山

    又作哈剌浑山,哈剌温只敦。即今内蒙古东北部之大兴安岭。《元史·太祖纪》: 岁癸亥(1203),“哈撒儿别居哈剌浑山,妻子为汪罕所虏,挟劝子脱虎走,粮绝,探鸟卵为食,来会于 (班朱尼河) 河上”。《史集

  • 高槐

    在今陕西洛川县东北十里安宫村。北魏太平真君中于此置洛川县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洛川县徙治今县东北旧县镇。

  • 天富盐场

    北宋置,在今浙江平阳县东南鳌江口海滨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5:温州平阳县有“天富盐场”。后徙至今浙江苍南县东芦浦镇、舥艚镇一带。近代废。

  • 白龙城

    今广西合浦县东南六十里白龙村。明洪武中置珠场巡司于此。即“珍珠城”。

  • 虞溪

    在今浙江临安县西。源出千秋岭,至于潜镇入天目溪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0于潜县: 虞溪 “源亦发于天目,有三溪同为一流,至此经虞将军庙,曰虞溪”。

  • 黄团驿

    在今贵州黎平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黎平府: 黄团驿在 “府东一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