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绎幕县

绎幕县

①西汉置,属清河郡。治所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北二十里。北魏太平真君三年 (442) 并入武城县。太和二十一年 (497) 复置,属安德郡。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复置,属德州。大业初并入安德县。

②南朝宋侨置,属东清河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城西北六里域城镇。北齐废。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卷28淄川县 “陇水” 条下: “按,《魏书·地形志》 东清河郡绎幕有陇水,今县西南有绎幕县地。”


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北。属清河郡。北魏太平真君三年(442年)废入武城县。太和二十一年(497年)复置。北齐废入平原县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复置,大业初废入安德县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永和八年(352年),后赵旧将段勤“保据绎幕,自称赵帝”,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蓼洲

    又名谷鹿洲、軥洲。 在今江西南昌市东湖百花洲西南南塘湾外。《水经·赣水注》: “赣水又径谷鹿洲,即蓼子洲也。旧作大艑处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106南昌县: “蓼洲在城西一里。两洲相并,水

  • 广陵郡

    ①东汉建武十八年(42)改广陵国置,治所在广陵县(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冈上)。东汉末移治射阳县(今江苏宝应县东北射阳镇)。三国魏移治淮阴县(今江苏淮阴县西南甘罗城)。东晋时还治广陵县。隋开皇初废。唐天宝

  • 五郎水

    在今陕西紫阳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6紫阳县:五郎水在“县南五十里,北流入汉”。

  • 泰戏山

    又名武夫山、平山、戍夫山、派山。在今山西繁峙县东恒山山脉东段。《山海经·北次三经》:“泰戏之山,……虖沱之水出焉。” 即此。古山名。又称武夫山、戍夫山、泒阜山。约指今山西省繁峙县东北恒山山脉东段。《山

  • 昌化县

    ①北齐天保三年 (552) 置,为怀政郡治。治所即今山西离石县。北周建德六年 (577) 改离石县。②隋大业六年 (610) 置,属珠崖郡。治所在今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西昌城镇东南旧县。唐属儋州。北宋熙

  • 清道镇

    即今广东雷州市西南北和镇。明洪武二十七年 (1394) 置巡司于此。在四川省绵竹市中部。面积33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清道,人口3500。清道光初年兴场,即名清道场。1949年为清道乡,

  • 渤海湾

    1929年改直隶湾为渤海湾。在渤海西部,北起河北乐亭县大清河口,南至山东黄河口,北与辽东湾相邻,其南即莱州湾。渤海三大海湾之一。位于渤海西部,濒临天津、河北、山东三省市。南起山东省黄河口,北至河北省乐

  • 北董堡

    即今山西长治市南北董村。《清一统志·潞安府》:北董堡“在长治县东南十里。土城周四里,高一丈八尺。明嘉靖中筑”。

  • 安息州

    唐显庆中以安国置,属安西都护府。治所在阿滥谧城(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)。后废。唐置,治安国阿滥谧城(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)。属安西都护府。后废。

  • 灵涧桥

    在今湖北黄梅县西四祖寺岩泉溪上。《清一统志·黄州府二》:灵涧桥“在黄梅县西三十里四祖寺前,上镌碧玉流三字,唐柳公权书”。为元至正十年(1350)建,为石砌单孔桥。崖壁有元、明、清诗文题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