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目山
亦作罗蒙山。在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74罗目县: 罗蒙山 “在旧县北二里。俗语讹呼为罗目山”。罗目旧县在今峨边彝族自治县 (沙坪镇)。后罗目县移治今峨眉山市南,其附近之山亦名罗目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2峨眉县 “龙门山” 条下: “罗蒙山在县南三十里。一名罗目山。亦高广,二山盖即峨眉之别阜。”
亦作罗蒙山。在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74罗目县: 罗蒙山 “在旧县北二里。俗语讹呼为罗目山”。罗目旧县在今峨边彝族自治县 (沙坪镇)。后罗目县移治今峨眉山市南,其附近之山亦名罗目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2峨眉县 “龙门山” 条下: “罗蒙山在县南三十里。一名罗目山。亦高广,二山盖即峨眉之别阜。”
元至正二十年 (1360) 朱元璋改宁越府置,为中书分省治。治所在金华县 (今浙江金华市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省金华江流域及兰溪、浦江诸市县。至正二十六年 (1366) 后属浙江行省。清属浙江省。1912
①隋开皇初改永安县置,属晋州。治所在白坑城(今山西临汾市东北十三里)。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置,贞观十七年(643)废。②唐上元元年(760)改隰城县置,为汾州治。治所即今山西汾阳县。明洪武
在今山东菏泽市西北三里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济阴郡乘氏“有大乡城”。《寰宇记》卷13曹州乘氏县:“大飨故城在县西北三里。故《志》云古之鄸城也,后改名大飨城。”
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小程番长官司: “嘉木箐在司南十五里。”
在今湖南岳阳市北七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岳州府巴陵县:七里山,“宋岳飞讨杨么,屯兵于此”。
古建康城巷名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中华门外。《文选》卷5左思《吴都赋》:“长干延属。”刘渊林注:“建业南五里,有山岗,其间平地,吏民杂居,东长干中有大长干、小长干, 皆相连。大长干在越城东,小长干在越
1945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荣成县石岛镇置,治石岛镇(今山东荣成市南石岛)。1948年改设石岛市。旧县名。山东解放区设。1945年由荣成县石岛镇改置(县级),治今山东省荣成市石岛镇。县以镇名。1948年
即春秋郫邵邑。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八十九里邵原镇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河东郡垣县“有邵亭”。即“郫邵”。
亦作猿猴墟。即今广西平乐县东南一百三十里源头镇。清光绪 《广西舆地全图》 平乐县图: 东南有猿猴墟。民国 《平乐县志》: 源头金华乡 “初名猿猴墟,后改今名”。
亦名富禄镇。在今广西融安县东南。《明史·广西土司传》: 万历初,洛容县僮民起事,李锡等率兵镇压,“后残僮黄朝贵复合融县瑶号万人,声言欲入富福镇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