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突厥
北齐天统三年(567)土门可汗弟室点密西征,灭哒,败波斯, 自立为西面可汗。隋开皇二年(582)突厥分裂为东西突厥。西突厥统辖范围,据《新唐书·突厥传》:“始与东突厥分乌孙故地有之,东即突厥,西雷煮海,南疏勒,北瀚海。”尽有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中亚大部分地区。唐显庆四年(659)为唐所灭。唐于其地置府州。
北齐天统三年(567)土门可汗弟室点密西征,灭哒,败波斯, 自立为西面可汗。隋开皇二年(582)突厥分裂为东西突厥。西突厥统辖范围,据《新唐书·突厥传》:“始与东突厥分乌孙故地有之,东即突厥,西雷煮海,南疏勒,北瀚海。”尽有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中亚大部分地区。唐显庆四年(659)为唐所灭。唐于其地置府州。
一名女盐池。即今山西运城市解州西北之硝池。《水经·涑水注》:“(盐)池西又有一池,谓之女盐泽,东西二十五里,南北二十里,在猗氏故城南。”《元和志》卷12解县:女盐池“盐味少苦,不及县东大池盐。俗言此池
在今山东鄄城县东北,古黄河道北四里。《诗经·国风·邶·新台》 诗序: “新台,刺卫宣公也。纳伋之妻,作新台于河上而要之。” 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河水又东径鄄城县北……北岸有新台,鸿基层广,高数丈,卫
在今贵州都匀市西南凯口镇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8都匀卫: 凯阳山 “在平浪长官司西南六十里。山甚险峻,有寨在其上”。明曹学佺《名胜志》: “即凯口囤也。周围十余里,高四十丈,四壁斗绝,独一径尺许,盘旋而登
一名黄山。在今河北曲阳县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曲阳县:少客山“山绵延耸秀,上有集圣池。《志》云:五台山圣水潴流于此”。
在今安徽泾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9宁国府:东流山“在泾县南五十里。约高数百丈。唐末有逸士隐此称东府君,至此号东流山”。在安徽省泾县南。海拔835米。《泾县志》载:“唐末有逸士东流府君隐此,始名东流山。
即古木马河。源出陕西城固县西南凉水井,东北流经西乡县南会洋水,东注于汉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汉中府西乡县: “牧马河自城固入,径城东南,会洋水。”(1)又名七岭河。相传唐大将尉迟恭曾在河边牧马而得名。
唐方镇名。唐开元二十一年(733) 置,为玄宗时边防十节度、经略使之一。治所在广州 (今广东广州市)。直辖广管诸州,辖境相当今广东钦山港以东除连县、连山、连南等县外大部分地区。兼领桂、容、邕、安南四管
在今浙江黄岩市西。明万历《黄岩县志》卷1:乌岩市“在县西四十五里”。1931年置乌岩镇。1964年没入长潭水库中。
在今河南郾城县东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文帝纪》:黄初六年(225)三月,“行幸召陵,通讨虏渠”。即此。
唐五代方镇名。唐光启元年(885)以河中节度使号为护国军,治所在河中府(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三川河以南、太岳山及析城山以西地区,河南卢氏、栾川、灵宝等县,陕西大荔、韩城、合阳、白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