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赤岸

赤岸

①即赤崖。在今陕西留坝县东北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赵云传》:云与邓芝“失利于箕谷”。裴注引《云别传》谓“云有军资余绢,亮使分赐将士,云曰:‘军事无利,何为有赐?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,须十月为冬赐。’亮大善之”。

②山名。又名红山。在今江苏六合县东南瓜埠山东五里。晋郭璞《江赋》:“鼓洪涛于赤岸”,即此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8真州:赤岸“其山岩与江岸数里土色皆赤”。


(1)古地名。(1)又称赤崖。在今陕西省留坝县东北。三国蜀汉置赤岸库于此,以储军资。《水经注·沔水》:蜀汉“赵子龙退军,烧坏赤崖以北阁道缘谷百余里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曹魏太和二年(228年),赵云曰:“军事无利,何为有赐,其物请悉入赤岸库,须十月为冬赐。”皆即此。(2)确址待考,疑在今甘肃省武威市东南。东晋太元元年(376年),前秦将梁熙等攻败前凉将赵充哲于此。(2)古山名。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东南,瓜步山东五里,南临江。“山岸与江岸数里,土色皆赤。”(《舆地纪胜》)故名。郭璞《江赋》:“鼓洪涛于赤岸”,即此。(3)集镇名。在河北省涉县城西北部。属河南店镇。人口 2970。原散布河边,以村西有红土岭,故名。产小麦、玉米。有粮食加工厂、沙场。有公路通涉城。纪念地有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。(4)村名。在福建省霞浦县东北部、罗汉溪下游东侧。属州洋乡。人口 1860。唐贞元二十年(804年)日本高僧空海随第十七次遣唐使于此登陆。有公路接小浦公路。古迹有赤岸石桥、多宝佛塔、空海石像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榃滨墟

    即今广东罗定市西北榃滨镇。明万历中于此筑夜护城。清雍正十 一年 (1733) 于此置夜护巡司。

  • 怕剌

    元属察合台汗国。在今新疆博乐县,艾比湖之西。《西游录》 作不剌,《西使记》 作孛罗,《元史·地理志·西北地附录》 作普剌,《耶律希亮传》作不剌,均为同名异译。又作不剌(见《西游录》),又作普剌(见《元

  • 红水县

    1913年析皋兰县置,属甘肃兰山道。治所在今甘肃景泰县西寺滩乡宽沟。1927年直属甘肃省。1933年改名景泰县。旧县名。1913年由皋兰县所属红水分县析置,治红水堡(今甘肃景泰县西红水堡)。因境内明万

  • 郖津渡

    又名陌底渡。在今山西芮城县陌南镇南。为黄河渡口。《三国志·魏书 ·杜畿传》: “ (卫) 固等使兵数千人绝陕津,畿至不得渡。……遂诡道从郖津渡。” 即此。

  • 四十里山

    在今广西平乐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平乐县:“四十里山在府东北龙平巡司南十里,周四十余里,因名。为富、贺往来要路,近设三堡,以为戍守。”

  • 井陉县

    ①秦置,属恒山郡。治所在今河北井陉县(微水镇)西北北陉。北齐废。隋开皇六年(586)复置,属恒州。大业初属恒山郡。唐属恒州。北宋属真定府,熙宁六年(1073)废。八年(1075)复置,并迁治今井陉县北

  • 哈儿分卫

    又作合里宾。明永乐十二年 (1414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治所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阿纽依河口。后废。明永乐十二年(1414年)置,治今俄罗斯黑龙江下游右侧阿纽依河口。后废。

  • 于湖县

    西晋太康二年(281)分丹阳县置,属丹阳郡。治所在今安徽芜湖县西北五十四里王旭乡。《晋书·成帝纪》:东晋咸和二年(327),“苏峻使其将韩晃入姑孰,屠于湖”,即此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入当涂县。古县

  • 阿陋井

    在今云南禄丰县西舍资镇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6广通县:阿陋井“在捨资村中。又有猴井,俱产盐,置盐课大使,属黑盐井提举司。《志》云,县产盐之井凡四十七区,俱环盐课司四旁,或以人名,或以地名,今名湮没,总

  • 上榆林堡

    明置,属沈阳中卫。即今辽宁沈阳市西北尚义林。明《辽东志》卷3:有上榆林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辽东都司:上榆林堡“在卫西北四十里,其相近者有倒塔儿空,万历末增置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