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公山
又名大面山。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。清嘉庆 《四川通志》 卷10灌县: 赵公山 “在县南九里。隋嘉州太守赵昱居此,有道术,斩蛟治水。唐太宗封神勇大将军,明皇时进封赤城王”。
又名大面山。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。清嘉庆 《四川通志》 卷10灌县: 赵公山 “在县南九里。隋嘉州太守赵昱居此,有道术,斩蛟治水。唐太宗封神勇大将军,明皇时进封赤城王”。
1929年11月设置,属云南殖边督办公署。驻腾冲县 (今云南腾冲县)。辖十二县、十行政区 (设治局),辖境相当今云南西部丽江、永平、凤庆、永德等县以西地。1938年撤销。
在今湖南澧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澧州:三江口关在“州西北二十里。……皆昔时置戍屯兵之所”。
即今甘肃合水县东固城川。《清一统志·庆阳府一》: 故城川水 “在合水县南五十里,与麻谷大三门相通。源出子午山,南流入宁州界,为谷城川。又流经州西北入大延水。川旁土壤肥润,多产苇荻花药”。
清雍正十三年 (1735) 置,为颍州府治。以东汉阜阳侯国故城在县境为名。治所即今安徽阜阳市。民国初属安徽淮泗道。1928年直属安徽省。古旧县名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年)置。治今安徽省阜阳市区。属颍
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,位于礼乐滩的南缘,西距安塘礁22海里。是一珊瑚礁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北拚素崩那礁。1947年改名阳明滩,以纪念明朝理学家王阳明而命名。
在今福建沙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延平府沙县: 豪峰岩 “在县西五十里。岩石峭拔,其上平广,可容千余人”。
在今湖南泸溪县西南一百三十五里。 清严如熤《苗疆险要考》: 狗岩“石峰嶙峋, 攒立如戟,背负滚龙坡猫儿岩,俱极嵚崎。俯临沱江,径路碕仄,为乾苗入泸总口”。清魏源 《圣武记》 卷7 《乾
即铜官山。今安徽铜陵市南铜官山矿区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南陵县:“利国山有铜、有铁。”《元和志》卷28南陵县:利国山“在县西一百一十里,出铜,供梅根监”。古山名。又称铜官山。在今安徽省铜陵市南。旧产铜
即今越南北部河宣省宣光县。《清史稿·越南》: 光绪十年 (1884),“唐景崧与刘永福、丁槐军攻宣光,力战大捷”。
唐武德初置,属靖州。治所即今云南大关县。天宝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