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州路
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改通州置,治所在静海县 (今江苏南通市)。领静海、海门二县。辖地相当今南通、海门、启东、通州等市及如东县地。二十一年 (1284) 废通州路,仍为通州。
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升通州置,治静海(今江苏南通市),属河南江北行省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南通、海门、如东、通州等市县地。二十一年复降为州。
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改通州置,治所在静海县 (今江苏南通市)。领静海、海门二县。辖地相当今南通、海门、启东、通州等市及如东县地。二十一年 (1284) 废通州路,仍为通州。
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升通州置,治静海(今江苏南通市),属河南江北行省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南通、海门、如东、通州等市县地。二十一年复降为州。
即今安徽濉溪县西南百善集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 临涣郡白掸县:“治白掸城。”
即今蒙古国后杭爱省的塔米尔河。源出杭爱山,其北源为霍伊图塔米尔河,南源为乌尔图塔米尔河,东北流合为一河,入于鄂尔浑河。《清一统志·喀尔喀》: 塔米尔河 “有东西二河: 一源出鄂尔坤河源西杭爱山北,一源
即今江西宁都县西南赖村镇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9: 雩都县东北有赖村墟。
亦作蜚克图。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市东北蜚克图乡附近。《清 一统志 · 吉林二》: 萨库哩站“又东北六十五里至费克图站”。
在今福建龙岩市西。《清一统志·龙岩州》: 虎岭寨 “在州西门外。宋置巡司。久废”。在今福建省龙岩市西。宋置巡检司于此。
即今广西鹿寨县北中渡镇。明天顺中雒容县徙治于此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雒容县:“万历四年正月迁于灵塘,以朱峒旧治为平乐镇,留兵百名守之。”
清初改忠峒安抚司置,属施州卫。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东南。雍正十三年 (1735)废。清初改忠峒宣抚司置,治今湖北省宣恩县东南。雍正十三年(1735年)废。
即今青海都兰县西北素梭郭勒河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青海和硕特部西右翼中旗: 柴达木河 “西北流,格德尔古河、乌兰乌苏河、布隆吉尔河俱自其东注之”。
又名蓝靛厂。在今北京市东便门东。明蒋一葵 《长安客话》 卷4: “大通桥东有鹿园,方广十余里。地平如掌,古树偃仰,与高冢相错。……相传是金章宗时故址。” 明 《帝京景物略》 卷2: 鹿园 “金章宗故园
在今四川巫山县西南庙宇镇东北六里龙骨坡。1985—1988年在此发现古人类化石(门齿和两齿的下颌骨),科学测定为距今201—204万年。又发现人类祖先近亲,距今248万年十多种巨人化石,以及中国黑熊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