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津渠
在今河南洛阳市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5河南府河南县: 通津渠 “在县南三里。隋大业元年,分洛水西北,名千步碛渠,又东北流入洛水,谓之洛口”。
在今河南洛阳市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5河南府河南县: 通津渠 “在县南三里。隋大业元年,分洛水西北,名千步碛渠,又东北流入洛水,谓之洛口”。
隋大业初改昭丘县置,属南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当阳市东。寻废。
唐武德三年 (620) 置,治所在定城县 (今河南潢川县)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置,治光城县(今河南光山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光山县一带。贞观元年(627年)废。
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塔米昂一带。元汪大渊 《岛夷志略》: 淡洋 “港口通官场有百余里,洋其外海也。内有大溪之水,源二千余里,奔流冲合于海。其海面一流之水清淡,舶人经过,往往乏水,则必由此汲之,故名
在今云南洱源县西南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置土巡检司于此。
①西汉置,属云中郡。治所当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北塔布陀罗亥古城。汉初周勃击韩王信于代,前至武泉,破匈奴于其北。东汉末废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其 [武泉] 水 (按: 即今小黑河) 东出武泉县之故城
唐开元后置羁縻州,属雅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。北宋属雅州。后废。
即今广西灵山县西六峰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9钦州:西灵山“在州(今旧州镇)西北一百余里。唐贞观十年,移灵山县治于此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灵山县:西灵山在“县西一里。一名石六峰山,其峰有六,雄壮奇特,
亦名黄后店。即今天津市武清县西黄花店乡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46武清县图: 南有黄花店,驻外委。
即今山西祁县东南侯家庄。1939—1948年晋绥边区在此成立祁县抗日民主政府。
在今云南昆明市西南碧鸡山右,与碧鸡山相望。《清一统志·云南府》 引 《府志》: “以山形似秦峣关,故名。” 下有明杨慎别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