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

①西周封国。姬姓。在今山东成武县东南十八里郜鼎集。春秋以前为宋国所灭。古城有二: 一名北郜城,在今山东成武县东南十八里郜鼎集。即古郜国。《春秋》: 隐公十年 (前713),“六月壬戌,公败宋师于菅。辛未,取郜”。《水经·泗水注》 引 《十三州志》 曰: “今成武县东南有郜城,俗谓之北郜者也。” 一为南郜城,在北郜城南二里。《水经·泗水注》: 泡水 “又东径郜城县故城南,《地理志》 山阳县也,王莽更名之曰告城矣。故世有南郜、北郜之论也”。西汉置郜城县。

②春秋晋地。在今山西浮山县西南。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: 晋侯使吕相绝秦,曰 “焚我箕、郜”。即此。


(1)古国名。又作告。西周封国。始封君为周文王之子。其都在今山东省成武县东南。春秋时为宋国所灭。《左传》隐公十年(前713年):“郑师(伐宋)入郜,……归于我”,即此。(2)古邑名。(1)有二:一为北郜城,即古郜国,在今山东省成武县东南。见《水经注·泗水》。《春秋》桓公二年(前710年):“取郜大鼎于宋。”即此。一为南郜城,春秋宋邑,在北郜城南二里,《左传》隐公十年(前713年):“郑师入郜。”即此。(2)又名禚。春秋齐邑。在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西北。《公羊传》庄公二年(前692年):“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郜。”即此。(3)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省浮山县西南。《左传》成公十三年(前578年):“入我河县,焚我箕、郜”,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不而县

    亦作不耐县。西汉置,属乐浪郡。为东部都尉治。治所在今朝鲜江原道安边(一说在江原道德源附近)。东汉初废为不耐城。古县名。又作不耐县。西汉元封三年(前108年)置。治今朝鲜江原道安边郡。为乐浪郡东部都尉治

  • 金且谷

    今新疆天山之博格达山。《后汉书·班勇传》: 永建元年 (126),“ (匈奴) 北单于自将万余骑入后部,至金且谷,勇使假司马曹俊驰救之”。

  • 鲁克沁

    一名鲁克察克。元名鲁古尘。即今新疆鄯善县西南九十里鲁克沁镇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2: “鲁克沁,东汉之柳中城也。” 宣统 《新疆图志》卷80鄯善: 鲁克沁 “今为回郡王所居,地势最为低洼,民物殷

  • 金筑安抚司

    明洪武十年 (1377) 升金筑长官司置,属贵州卫。治所即今贵州长顺县西北广顺镇。后属贵阳府。万历四十年 (1612) 改置广顺州。明洪武十年(1377年)升金筑长官司置,治今贵州省长顺县西北广顺。属

  • 商州

    ①东晋永和十年 (354) 十六国前凉改敦煌郡置,治所在今甘肃敦煌市西。隆和元年 (362) 复为敦煌郡。②北周宣政元年 (578) 改洛州置,治所在上洛县 (今陕西商州市)。《寰宇记》 卷141商州

  • 迁阳镇

    俗名仙阳镇。北宋置,属浦城县。即今福建浦城县北四十里仙阳镇。古镇名。俗名仙阳镇。北宋置,即今福建省浦城县北仙阳镇。属浦城县。《元丰九域志》:建州浦城县有迁阳镇。南宋绍兴初废。参见“仙阳镇”。

  • 智州

    ①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利州置,治所在今越南河静省义静西南。大业初废。②唐武德四年 (621) 改高州置,治所在望江县(今安徽望江县)。七年 (624) 废。③唐武德五年 (622) 改义州置,

  • 三星堆古蜀城遗址

    在今四川广汉市西二十里鸭子河南岸,是一处古蜀文化遗址。面积共600万平方米,周围有一圈宽10米,高5米的城垣和一道河水围绕。1929年曾在此发现大批精美的玉石器。1980—1986年曾多次发掘,发现房

  • 天台庵

    在山西平顺县城北五十里王曲村孤山上。现存佛殿一座和唐碑一通。唐碑字迹已风化不清。佛殿面阔进深各三间,单檐歇山顶,布瓦,琉璃脊兽,屋顶坡度平缓,四翼如飞。保存基本完好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

  • 廉泉

    ①在今江西赣州市东南四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2赣州: 廉泉“在州报恩光孝寺。宋元嘉中泉涌,因施为寺。时郡太守以廉名,因名曰廉泉。东坡题诗云: 廉者谓我廉,何以此名为。纷然立名字,此水了不知”。②在今广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