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堂山
一名盘龙山。又称铁堂峡。在今甘肃天水市西七十里铁炉坡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69天水军:铁堂山 “有石笋青翠,长者至丈余,小者可以为砺”。
一名盘龙山。又称铁堂峡。在今甘肃天水市西七十里铁炉坡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69天水军:铁堂山 “有石笋青翠,长者至丈余,小者可以为砺”。
在今河北邯郸市南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牛首水 “又东出城,又合成一川也。又东澄而为渚,清水东南流注拘涧水,又东入白渠”。《清一统志·广平府一》 “渚、沁二河” 条下: “ 《旧志》,渚河在邯郸县南,其
在今陕西镇巴县东南八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汉中府一》: 星子山 “洋水源出此”。
即今江西南昌县 (莲塘镇) 东北武溪街。清同治 《南昌府志》 卷6: 武溪市 “距 (南昌) 城四十里”。
①在今河北抚宁县东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抚宁县: 黄崖山 “高十里,陡峻崎岖。山半有舍身崖,深三四十丈,石径仅可容足”。②在今山东长清县南五十里。清咸丰十一年(1861) 江苏仪征人张积中为避
元至元十二年 (1275) 置,属中庆路。治所在压磨吕白村 (今云南禄丰县东北六十二里仁兴镇古城)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: “本乌蛮罗部,地险俗悍。至元十二年,因罗部立罗次州。” 二十四年降为县。民国 《
东晋安帝时置,属梁州。治所在新巴县(今四川青川县西南,一说在今四川江油市东北雁门镇)。北魏属益州,仅辖新巴一县。后向东南移于今江油市东北。隋开皇初废。东晋安帝时置,治新巴县(今四川江油市东北雁门坝)。
北宋置,为羁縻州,属黔州。治所在今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西南火烘乡。后讹为和宏州。元改为镇宁州。北宋置,治今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南。属成都府路。辖境约相当今格凸河以西,打帮河以东一带。南宋因之
清末分隆坝二族置,为玉树等二十五族之一。驻牧地在今青海杂多县西南吉曲北。
即今山西应县东南约三十里大石口村。宋代为应州东南往代州繁峙要道。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:北宋雍熙三年(986),潘美攻下契丹寰、朔、云、应等州,与杨业以兵护四州民内徙,契丹复陷寰州,杨业欲“领兵出大石路”
清嘉庆三年(1798)改平越府置,属贵州省。治所在今贵州福泉县。辖境相当今贵州福泉、瓮安、余庆、湄潭等县地。1913年废。清嘉庆三年(1798年)改平越府置直隶州,治今贵州省福泉市。辖境相当今贵州省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