阜新县
清光绪二十九年 (1903) 置,属直隶朝阳府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奈曼旗东南鄂尔土板。宣统三年 (1911) 移治水泉 (今辽宁阜新蒙古自治县)。1914年划归热河特别区。1928年属热河省。1949年属辽西省。1954年划归辽宁省。1951年徙治阿金(今辽宁阜新县)。1958年改设阜新蒙古族自治县。
古旧县名。清光绪二十九年(1903年)置。治懿州城(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乡),宣统三年(1911年)迁治阜新镇。属承德府。1957年撤销,改设阜新蒙古族自治县。
清光绪二十九年 (1903) 置,属直隶朝阳府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奈曼旗东南鄂尔土板。宣统三年 (1911) 移治水泉 (今辽宁阜新蒙古自治县)。1914年划归热河特别区。1928年属热河省。1949年属辽西省。1954年划归辽宁省。1951年徙治阿金(今辽宁阜新县)。1958年改设阜新蒙古族自治县。
古旧县名。清光绪二十九年(1903年)置。治懿州城(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乡),宣统三年(1911年)迁治阜新镇。属承德府。1957年撤销,改设阜新蒙古族自治县。
明洪武二年(1369)改永平路置,属北平行中书省。治所在卢龙县(今河北卢龙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长城以南的陡河以东地。洪武四年(1371)改为永平府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改元永平路置,治卢龙县(今
即有莘。在今陕西合阳县东南。
即“蛮氏”。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东西蛮子营(今名东、西村)。《左传》:昭公十六年(前526),楚子“使然丹诱戎蛮子嘉杀之”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河南郡新成县:“蛮中, 故戎蛮子国。”
在今陕西城固县北三十里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“壻水南历壻乡溪,出山东南流,径通关势南。山高百余丈,上有匈奴城,方五里,浚堑三重。高祖北定三秦,萧何守汉中,欲修北道,通关中,故名为通关势。” 《舆地纪胜
在今云南安宁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三泊县: 葱蒙卧山 “在县 (今县街) 北十五里”。
一名扬子宫。隋大业七年 (611) 建,在今江苏邗江县南杨子桥一带。又称扬子宫。隋大业七年(611年)炀帝筑,在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南扬子桥附近。
在今贵州盘县特区东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8普安州: 格孤山 “在州城东四百五十里。俗呼故故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 121: 格孤山 “山势雄峻,界连滇、蜀。明朝洪武十四年,傅友德自曲靖帅师循格孤山而南
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,位于信义礁西约25海里。为环礁,南北长7.4公里,东西宽4.6公里。高潮时淹没,低潮时露出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亚利斯亚安尼礁。1947年改名仙娥礁。
南宋淳熙中 (1174—1189) 置,属长汀县。在今福建长汀县治东。明崇祯二年 (1629)废。
即今河北清苑县(南大冉)东南大庄镇。明嘉靖《清苑县志》卷2有大庄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