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青衣江

青衣江

①古名大渡水、沫水、平羌江、平乡江、雅河。在今四川西部,为大渡河最大支流。《水经·青衣水》: “青衣水出青衣县西蒙山,东与沫水合也,至犍为南安县入于江。” 源出四川宝兴县北夹金山南麓,曰宝兴河,西南流切灵鹫山,形成灵关峡,南流纳芦山河,至飞仙关西侧纳荥经河 (天全河) 后始称青衣江。东南流经雅安、洪雅、夹江、于乐山市西水口镇草鞋渡注入大渡河。再东流注入岷江,全长281公里。

②指今四川青神县境内一段岷江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青神县: “临青衣江,西魏置青衣县。本治思蒙水口,武德八年移于今治。”


又称雅河。古称大渡水、沫水、平羌江。因流经古代青衣羌国和青衣县(今名山县和芦山县境),故名。大渡河支流。在四川省中部。《水经注·青衣水》:“青衣水出青衣县西蒙山东,与沫水合也。”上源由宝兴河、天全河、荥经河三河组成。宝兴河发源于宝兴县东北巴朗山南麓,流至芦山县芦阳镇南纳芦山河,至飞仙关纳天全河后始称青衣江。东南流经雅安、洪雅、夹江等市县,在洪雅县纳花溪河,到乐山市草鞋渡入大渡河。长276千米,流域面积1.2万平方千米。支流有芦山河、老场河、陇西河、雅安河、花溪河、雅川河、安溪河等。流域内大部分地区属峨眉山暴雨区,水量充沛。天全县飞仙关以上,河流穿行于二郎山和夹金山之间的纵谷区,河谷深切呈V形,水深流急,富水力资源。上源宝兴河上建有鱼子溪等水电站,干支流上建有苗溪、总岗山、始阳等水库。洪雅罗坝以下88千米可通行木船。上、中游两岸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,多林木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博望驿

    即今河南方城县西南五十六里博望镇。清置驿丞及递运所于此。

  • 竹楼

    在今湖北黄州市内西北隅。北宋王禹偁(字士元)《黄冈竹楼记》:“子城西北隅,雉堞圮毁,蓁莽荒秽。因作小楼二间,与月波楼通。远吞山光,平挹江濑,幽阒辽敻不可具状。”南宋陆游《入蜀记》:“楼下稍东,即赤壁矶

  • 天人山

    在今湖北英山县西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英山县:天人山“峰峦峻险, 上有天人寨”。

  • 铎水县

    元至元二十年 (1283) 置,为沔州治。治所在今陕西勉县东旧州铺。明洪武三年 (1370)废。古县名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年)置,治今陕西省勉县东。为沔州治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废。

  • 个罗国

    在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西岸吉打及其北部地区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广州通海夷道:“(军突弄山)又五日行至海硖……又西出硖,三日至葛葛僧祇国,在佛逝西北隅之别岛,国人多钞暴,乘舶者畏惮之。其北岸则个罗国。个

  • 崖州

    ①南朝梁置,治所在义伦县 (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)。隋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治所在舍城县 (今琼山市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海南省海口、琼山、琼海三市及文昌、澄迈、定安等县地。天宝元年(742)

  • 扫邻城

    又称迦坚茶寒殿。蒙古太宗九年(1237)建,即今蒙古国后杭爱省鄂尔浑河上游西侧查干湖西南古城。《元史·太宗纪》:九年春,猎于揭揭察哈之泽。“夏四月,筑扫邻城,作迦坚茶寒殿”。同书《地理志》:太宗九年,

  • 㳡水

    一作涡水。 即今涡河。 沙水 (一名蔡水)分流,自今河南太康县北东南流,经柘城、鹿邑、安徽亳州、涡阳、蒙城,至怀远县东入淮。《说文》: “涡水受淮阳扶沟浪汤渠,东入淮。” 《水经·阴沟水注》: “&#

  • 岘首山

    即今湖北襄樊市南之岘山。唐韩愈《送李尚书逊赴襄阳八韵得长字》诗:“风流岘首客”,指此。《宋史·孟宗政传》:南宋嘉定十年(1217),金人犯襄阳,“宗政午发岘首,迟明抵枣阳,驰突如神。金人大骇,宵遁”。

  • 北关镇

    ①清置,属祁县。在今山西祁县东南六十里北关村。②在今广东潮安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潮州府海阳县:北关镇在“府东南六十里海口,向设兵戍守”。在河南省民权县东北部。面积81平方千米。人口6.8万。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