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青门

青门

①一作青城门、霸城门。即西汉长安城东南门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二十里。因景帝元年 (前156) 有青雀群集门上,又称青雀门。又因门上有绮丽的木刻装饰,亦称青绮门。《汉书·王莽传》: 天凤三年 (前16) 七月,“霸城门灾,民间所谓青门也”。

②唐诗人借用西汉旧称,以长安东面之通化门、春明门、延兴门为青门。在今陕西西安市。许景先《折柳篇》: “春色东来渡渭桥,青门垂柳千百条”,此青门指通化门,门近东渭桥。李洞 《送人归觐河中》诗: “青门冢前别”,此青门指春明门,门外有汉萧望之墓。李商隐 《乐游原》: “春梦乱不记,春原登已重; 青门弄烟柳,紫阁舞云松。” 此青门指延兴门,春原指门内乐游原。

③指宣平门。汉长安城 (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汉长安城遗址) 东出北头第一门。王仲殊 《汉长安城考古工作收获续记》 认为,后秦时的青门应是经过两次重修,在十六国时仍作为一个完整城门存在的宣平门。

④指汉长安城宣平门外的东都门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。十六国北朝时改东都门为青门。《后汉书·蓬萌传》 载: “时王莽杀其子宇,萌谓友人曰,三纲绝矣,不去祸将及人,即解冠挂东都城门。” 唐李贤注: “东都门,今名青门也。”


(1)又称青城门、霸城门。汉长安城(今陕西西安市西北)东南门。景帝元年(前156年)有青雀群集于门上,故又称青雀门。又因门上有绮丽的木刻装饰,故又称青绮门。广陵人召平为秦东陵侯,秦亡,为布衣,种瓜青门外,即此。(2)唐代诗人借用西汉旧称,通称当时长安城东面三座门(自北向南为通化、春明、延兴)为青门。因东方于五色属青,故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宁番卫

    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)改苏州卫置,属四川行都司。治所在宁番城(今四川冕宁县)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卷34宁番卫:“环而居者皆西番种,故曰宁番。”清雍正六年(1728)改为冕宁县。明洪武二十七年(1

  • 康王谷

    在今江西星子县北三十五里庐山中。清光绪 《江西通志》 卷54南康府: 康王谷 “一作钊城,盖周康王名也。或作康阳。梁刘孝绰酬陆倕诗,‘乍观秦帝石,复憩周王城’。即指此。《旧志》 作楚王谷”。有谷帘泉。

  • 龙飞山

    即龙须山。在今四川剑阁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剑州:龙飞山在“州西百里。本名龙须山”。

  • 帖夷郡

    西魏废帝元年 (552) 置,属宁州。治所在帖夷县 (今四川南坪县东南一百里)。辖境范围在今四川南坪县东南及甘肃文县部分地。恭帝二年(555) 改为昌宁郡。

  • 都毫陂

    在今广西玉林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郁林州: 都毫陂 “在州西三十里。其相近又有林陂、鸦桥陂……潴水溉田,多者至二三百顷”。

  • 桃仔园

    即今台湾省桃园县。清设桃仔园,有把总驻守。据 《台湾通志》 称: “桃园原名桃仔园,因乾隆初年,境内开发初期,移民遍植桃花,缤纷馥郁,遂以桃仔园为名。” 1950年置桃园县。又作虎茅庄、桃子园。即今台

  • 三原护军

    十六国前秦置,在今陕西淳化县东嶻㠔山北固贤。《元和志》卷1三原县:“以其地西有孟侯原,南曰丰原,北曰白鹿原。”故名。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446)改置三原县。

  • 堂邑郡

    西晋永兴元年 (304) 置,属徐州。治所在堂邑县 (今江苏六合县北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六合县、安徽天长市西部地。东晋安帝时改为秦郡。(1)西晋惠帝时置,治堂邑县(今江苏南京市六合区北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

  • 石山

    即今海南省琼山市西南石山镇。明洪武中置巡司于此。(1)古山名。在辽宁省凌海市石山镇境内。峰有十三,昔名十三山,今称石山。主峰海拔254米。特产花岗石。据传,清圣祖(康熙帝)东巡过此,留有十三山诗。(2

  • 管公里

    在今山东安丘市西南四十五里,管宁故居。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: “管宁、华歆共园中锄菜,见地有片金,管挥锄与瓦石不异。” 管宁,字幼安。齐相管仲之后。《清一统志·青州府二》: 管公里 “即管幼安旧居也。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