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颍川郡

颍川郡

①秦始皇十七年 (前230) 置,治所在阳翟县 (今河南禹州市)。西汉高帝五年 (前202) 改为韩国。六年 (前201) 复为颍川郡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登封、宝丰以东,尉氏、郾城以西,新密以南,叶县、舞阳以北地。三国魏黄初二年 (221) 徙治许昌县 (今河南许昌市东三十六里古城)。西晋以后辖境缩小。北魏徙治长社县 (今河南长葛市东北)。东魏天平初为颍州治。武定七年 (549) 徙治颍阴县 (北齐天保初改长社县,今许昌市),为郑州治。北周为许州治。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为颍川郡。唐初改为许州。天宝元年 (742) 复为颍川郡。乾元元年 (758) 又改为许州。东汉中平初黄巾军在此起义。

②东晋侨置,属豫州。治所在邵陵县 (今安徽巢湖市东南)。南朝宋属南豫州。南齐复属豫州。后废。

③南朝宋景平元年 (423) 侨置,属豫州。治所在邵陵县 (今河南郾城县东三十里召陵寨)。北魏太和六年 (482) 移治奇頟城 (今河南郾城县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漯河市及郾城、临颍二县地。因在郑州颍川郡南,又称南颍川郡。《水经·汝水注》: “汝水又东南径奇頟城西北,今南颍川郡治。” 即此。北齐天保七年 (556) 改为临颍郡。

④南朝梁侨置,属颍州。治所在许昌县 (今安徽阜阳市东南口孜镇北古城孜)。隋开皇初废。

⑤南朝梁置,治所在黄城戍 (今安徽颍上县西南三十五里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颍上县地。东魏武定六年 (548) 改为下蔡郡。

⑥北齐改淮阳郡置,属谯州。治所在今安徽凤台县境。隋开皇初废。


(1)战国秦王政十七年(前230年)置,治阳翟县(今河南禹州市)。以颍水得名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登封、宝丰以东,尉氏、郾城以西,新密以南,叶县、舞阳以北地。其后治所屡有迁移,辖境渐小。东魏武定时移治颍阴县(北齐改长社县,隋改颍川县,唐又改长社县,今许昌市)。北齐改为临颍郡。隋初废。大业及唐天宝、至德时又曾改许州为颍川郡。西汉置有工官。东汉中平初波才的黄巾军于此起义。(2)南朝宋侨置,治今安徽省巢湖市东南,属南豫州。南朝齐属豫州。后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新丰 (豐) 川大池

    即今云南宜良、澄江、呈贡三县间之阳宗海。唐代称新丰川大池。唐樊绰 《蛮书》卷2: “新丰川亦有大池,甚广。”

  • 扣河

    一作寇河。即今辽宁开原市东北寇河。《清一统志·奉天府一》:大清河“在开原县东三十里。……亦曰扣河,又南流至县东南,小清河自东南来会,合流辽河”。

  • 箕城县

    唐武德元年 (618) 改西华县置,属陈州。治所即今河南西华县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神龙元年 (705) 改武城县复置。景云元年 (710) 改为西华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以西华县改

  • 彭泽县

    西汉置,属豫章郡。治所在今江西湖口县东南三十里江桥乡柳德昭村附近。《元和志》 卷28:“置彭城 (蠡) 湖南。因以为名。” 东汉建安十四年 (209) 孙权于县置彭泽郡,寻废,县属豫章郡。西晋怀帝永嘉

  • 邑川县

    隋开皇末改邑阳县置,属虢州。治所在今陕西洛南县东北。大业初并入朱阳县。

  • 富林营

    又名阑安营。即今四川汉源县 (富林镇)。清时有把总驻守。光绪 《越嶲厅志》 卷6: 同治二年(1863),石达开太平军至紫打地 (今石棉县西北安顺场),“刘蓉带兵千余扎富林营,督运粮饷,指授方略”。即

  • 小婆罗门国

    在今缅甸西部阿拉干地区和印度阿萨姆邦南部一带。唐樊绰《蛮书》卷10:“小婆罗门,与骠国及弥臣国接界,在永昌北七十四日程。”

  • 林西庄

    在今河北唐山市东北四十里林西街道办事处。盛产煤。清光绪十五年 (1889) 始开采,为开平煤矿较早开掘煤坑之一。

  • 青海王旗

    和硕特西前旗的俗称。在今青海乌兰县东。后迁德令哈市东。

  • 盘龙坝

    即今四川平武县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龙安府平武县: 龙州 “洪武六年徙于青川所。二十二年又徙于盘龙坝箭楼山之麓,即今治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