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高阳县

高阳县

①西汉置,属涿郡。治所在今河北高阳县东二十五里旧城镇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注: 应劭曰,“在高河之阳”。因名。东汉属河间国。晋属高阳国。北魏为高阳郡治。隋属河间郡。唐属瀛州。北宋为顺安军治,熙宁六年 (1073) 废为镇,十年复为高阳县。金属安州。明洪武三年 (1370) 移治丰家口,即今高阳县,八年并入蠡县,十二年复置,属保定府。民国初属直隶保定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

②南朝宋侨置,为高阳郡治。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北三十里北高阳。隋大业初废入临淄县。

③北魏太和元年 (477) 置,属襄城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平顶山市东。北齐废。

④东魏武定中侨置,为南广州高昌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南襄城县境。北周废。


(1)古县名。北魏太和元年(477年)置,治今河南省平顶山市东。初属襄城郡,永安中属汉广郡。北齐废。(2)今县名。在河北省中部。属保定市。面积472平方千米。人口30.8万。辖3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高阳镇。战国为燕高阳邑。西汉置高阳县,治今旧城镇,属涿郡。以在高河之阳得名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注:“应劭曰:在高河之阳”,故名。东汉属河间国,后属博野郡。三国魏属河间郡。晋至南北朝属高阳郡(国)。隋至五代先后属瀛州、蒲州、河间郡。宋省入顺安军,后复置。金、元属安州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徙治今址,十一年省入蠡县,十三年复置,属安州。清属保定府。1913年属范阳道,后改属保定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1938年属晋察冀边区。1948年冀中解放区由高阳县城关镇析置高阳市,1949年撤销。1949年属保定专区。1958年蠡县并入,1962年蠡县析出。1968年属保定地区。1994年划归保定市。地处冀中平原区,地势平坦。有潴龙河、孝义河、小白河。地热资源丰富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为华北地区地热开发试点县和省优质棉生产基地县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高粱、花生、棉花。有纺织、印染、染织、刺绣、农机、建材等工业。织布历史悠久,“高阳大布”著名。津保、保沧、高任等公路经境内。纪念地有布里村留法工艺学校旧址、高蠡暴动殉难烈士纪念塔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武定屯

    在今广东恩平市东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恩平县: 武定屯 “本新宁县界苔村贼巢,隆庆五年立屯,万历二年建城”。

  • 黄鼎司

    明洪武三年 (1370) 置,在今广东南海市西北黄鼎村。

  • 三山浦

    即今辽宁大连市东三山岛。《新唐书·高丽传》:唐贞观二十三年(649)征高丽,“诏陕州刺史孙伏伽、莱州刺史李道裕储粮械于三山浦、乌胡岛”。即此。

  • 阿勒坦淖尔

    即今俄罗斯阿尔泰共和国鄂毕河上源比亚河上之捷列茨科耶湖。《清一统志·科布多》:阿勒坦淖尔“在科布多城北,阿尔坦淖尔乌梁海旗东北。绰尔齐河、沙克尔河、巴什库斯河、阿斯巴图河,俱出阿勒坦淖尔乌梁海旗,合北

  • 八里庄

    ①在今天津市武清县西北城关镇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武清县:正德中,刘六等于霸州起义,“官军击之于八里庄,败绩”。即此。②在今山东茌平县东南。清光绪中,义和拳首领朱红灯曾在此设立拳场,积极宣传灭洋主张

  • 莒北县

    1943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莒县、诸城二县析置,治贾悦 (今山东诸城市西贾悦镇)。1950年1月撤销,并入诸城、五莲二县。旧县名。山东抗日根据地设。1943年由莒县北部和诸城县西北部析置,治今诸城市贾悦

  • 唐场

    又名唐家场。即今四川大邑县东南唐场镇。清嘉庆 《邛州志》 卷3大邑县: 唐家场在 “县南四十里”。出产腐乳有名。

  • 三会县

    北魏置,属肆卢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忻州市西北。太平真君七年(446)废。古县名。北魏置,治今山西省忻州市西北。因三会河而得名。属秀容郡。太平真君七年(446年)并入肆卢县。《魏书·太宗纪三》:泰常八年(4

  • 箪醪河

    即投醪河。在今浙江绍兴城西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0越州: 投醪河 “在府西二百步。一名箪醪河。《旧经》 云,越王句践投醪之所。《水经》云,越王栖会稽,有酒投江,民饮其流,战气百倍”。

  • 连昌宫

    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六十八里上庄附近。唐显庆三年(658)建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寿安县:“西二十九里有连昌宫。”元微之有连昌宫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