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平州
明万历二十九年 (1601) 改黄平安抚司置,属平越府。治所即今贵州黄平县西北四十里旧州镇。辖境相当今贵州黄平、余庆、瓮安、湄潭等县及凯里市地。清不辖县。康熙二十六年 (1687) 移治兴隆卫城 (今黄平县)。嘉庆三年 (1798) 改属镇远府。1913年改为黄平县。
明万历二十八年(1600年)改黄平安抚司置,治今贵州省黄平县西北旧州。属平越军民府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年)移治今黄平县。1913年降为县。
明万历二十九年 (1601) 改黄平安抚司置,属平越府。治所即今贵州黄平县西北四十里旧州镇。辖境相当今贵州黄平、余庆、瓮安、湄潭等县及凯里市地。清不辖县。康熙二十六年 (1687) 移治兴隆卫城 (今黄平县)。嘉庆三年 (1798) 改属镇远府。1913年改为黄平县。
明万历二十八年(1600年)改黄平安抚司置,治今贵州省黄平县西北旧州。属平越军民府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年)移治今黄平县。1913年降为县。
亦作纳谿县。南宋绍定五年(1232)改纳溪砦置,属泸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泸州市西南三十里安富镇(永宁河东岸,旧纳溪县城)。元大德中因遭大水害迁于今县北十里旧县坝。至大初迁回故址。民国初属四川永宁道,192
清代称今江苏里运河以东、通扬运河以北地势低洼、陂湖所汇地区为下河。《河防考》卷4:“下河者,扬之江都、兴化、泰州、高邮、宝应,淮之山阳、盐城七州县迤东际海之地也。”古地区名。清代称今江苏省里运河以东通
西汉置,属沛郡。治所即今安徽固镇县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沛郡谷阳县注:“应劭曰:在谷水之阳。”故名。东汉属沛国。西晋废。
今四川南川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南川县:东乡坝“在县南。万历中,杨应龙作乱,以此为播州界”。《清一统志·重庆府二》:东乡坝“在南川县西南七十里,去綦江县八十里”。在今重庆南川市南。明万历中,播州土
即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东高力罕郭勒。《清一统志·乌珠穆沁部》: 贺尔洪河 “在右翼东南一百十五里。源出噶木尔站,西流入芦水”。
宋大理置,属首府大理地区。治所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北郊开南村。元改蒙化府。古县名。大理置,治今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。为蒙舍镇城。元至元十一年(1274年)升为蒙化府。
在今广东佛山市内。原为供奉北帝之神庙,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。明洪武五年 (1372) 重修。其后又多次修缮。因居佛山诸庙之首,故俗称祖庙。现存前殿、正殿、庆真楼、锦香池、万福台等五部分,多是明、清建筑。
明正德中置,在今四川广元市南梅树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8广元县: 梅树关“在梅树岭”。《清一统志·保宁府二》: 梅树关 “在昭化县东南四十里梅树岭大路”。
即今江苏江宁县南殷村乡。清同治《上江两县志》 卷5 《城厢》: 有 “殷巷”。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江宁县记: “殷村巷镇在城南三十里。”
明置,属沈阳中卫。即今辽宁沈阳市西南大高华堡。明《辽东志》卷3:长勇堡“官军五百八十三员名,堡东地势平漫,临境武靖营可按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