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顶子
又名夏渣山、乌尔浑山。在今吉林珲春市东南八十里敬信镇境。清同治十二年 (1873) 前后为沙皇俄国侵占,改名萨继诺夫卡。光绪九年 (1883)吴大澂奉命勘界,将收复黑顶子地方列为勘界议程。十二年 (1886) 《珲春东界约》 终于收复黑顶子地方。
又名夏渣山、乌尔浑山。在今吉林珲春市东南八十里敬信镇境。清同治十二年 (1873) 前后为沙皇俄国侵占,改名萨继诺夫卡。光绪九年 (1883)吴大澂奉命勘界,将收复黑顶子地方列为勘界议程。十二年 (1886) 《珲春东界约》 终于收复黑顶子地方。
①隋开皇六年 (586) 置,属栾州。治所即今河北晋州市。十八年 (598) 改名鼓城县。②1914年改乐平县置,属山西冀宁道。治所即今山西昔阳县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(1)古县名。隋开皇六年(58
唐于木底城置,属安东都护府。治所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北木奇镇。后废。在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木奇镇。唐总章二年(669年),薛仁贵攻拔高丽木底城后置。属安东都护府。至德后废。
北宋建。在今四川奉节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夔州府》: 咸平寺 “在奉节县西北,宋咸平中建,魏了翁有记”。北宋咸平年间建,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城西北隅。因年号得名。魏了翁有《咸平寺记》。
在今江苏句容县东南,为茅山高峰之一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7:大茅峰“在崇寿观北。《旧记》云在崇僖观北独高处,昔青童道君乘飚舆少憩于此,今犹有故飚轮之迹。山之半有绣衣亭,昔三天使者衣绣衣执金册以九锡之命
三国吴置,属武陵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巫山县南。西晋咸宁元年 (275) 废。南朝宋复置,属巴东郡。南齐改为聂阳县。
西晋泰始初置,属冀州。治所在安平县(今河北安平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安平、深州、饶阳、安国等县市地。北魏改为博陵郡。西晋置,治安平县(今属河北)。属冀州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安平、深州、饶阳、安国等县市地。
即今辽宁西部小凌河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:兴中府有小灵河。元改小灵河为小凌河。
即蒲圻县。在今湖北嘉鱼县西南。《晋书·地理志》 讹为 “蒲沂”。
即龙泉。在今山西代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代州:龙跃泉“在州西北二十五里。《水经注》谓之云龙泉”。
明洪武二十一年 (1388) 置,属辽东都司。治所在铁岭城 (今辽宁沈阳市东南奉集堡)。洪武二十六年 (1393) 移今辽宁铁岭市。清康熙三年(1644) 降为铁岭县。明洪武二十一年(1388年)置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