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齐云山

齐云山

①即白岳山,在今安徽休宁县西三十里。原名齐云岩,为白岳主峰之一。《江南通志·山川五·徽州府》:齐云岩“在白岳西北,路回如线,游者缘梯而上,所经胜处极多,乃至于岩。黟、祁、歙、婺之山, 一目可尽也。宋程珌书‘雲岩’,二字刻于石前。一峰特起为香炉峰,又谓之凌虚岩。明嘉靖中,敕改曰齐云山”。

②在今安徽泾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宁国府一》:齐云山“在泾县南四十里,与承流并峙,高数十丈。山巅平可数十亩,产茶极佳”。

③即今安徽金寨县东南齐头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六安州“武陟山”条下:“又齐头山在州西南九十里。高千八百丈,层峰叠嶂,顶方四平,有泉出焉。”《清一统志·六安州》:齐云山“亦名齐头山……上有云峰。又有雷公洞。产茶极佳”。

④即清源山。今福建泉州市北郊清源山。《清一统志·泉州府一》:清源山“在府城北五里。郡主山也。旧名泉山。一名北山。又以高顶常云, 名齐云山”。


古称白岳。在安徽省南部休宁县城西北。《大清一统志》:齐云山“高二百仞……三面并绝壁秀峭”。主峰廓岩海拔585米。由红色砂、页岩构成,为典型的丹霞地貌。以山奇、水秀、石怪、洞幽著称。桃源洞天、一天门、黑虎岩、齐云岩(云岩)、紫霄崖等处景色尤佳。明嘉靖间敕建宫殿,钦赐山额,此后寺观林立,为释、道两教繁盛之地。今已衰落。主体建筑玄天太素宫已于1997年修复。历代雕刻佛像、道家绘画、各种碑记以千百计。以明代唐寅撰写碑文的《云岩紫霄宫玄帝碑铭》最为珍贵。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,辟有国家森林公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净域寺

    在唐长安城宣阳坊西南隅,今陕西西安市。宋敏求 《长安志》 卷8: 净域寺 “隋文帝开皇五年立。恭帝禅位,止于此寺薨焉”。段成式 《酉阳杂俎·续集》 卷6载: “宣阳坊静 (净) 域寺,本太穆皇后宅。”

  • 红宜县

    1937年2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红泉、宜川二县合置,治临镇(今陕西延安市东南临镇)。取二县首字为名。同年12月改置固临县。旧县名。陕甘苏区设。1937年由陕西省红泉、宜川两县析置。以两县首字为名。治今延

  • 水井山

    在今云南宜良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宜良县:水井山在“县西十里。本名观音山。顶有泉,因改今名”。

  • 牛神径

    在今广东连平县东南茶亭附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长宁县:牛神径“在县东,接和平县界。亦戍守处”。《清一统志·惠州府》:牛神径隘“在连平州南十里茶山”。

  • 是鱼池

    即今四川南充市西隅之莲池 (嘉湖)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安汉县: “是鱼池在南。”

  • 仙鹅洞

    即思峨洞。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南。清嘉庆《兴文县志》卷1:仙鹅洞在“县东二十里。一名思峨洞。唐置思峨县本此。洞口狭内阔,石髓凝结,奇形万状。相传仙峨常来此。洞有仙鹅立石痕”。

  • 独松

    即今四川金川县西南五十里独松乡。《清一统志·懋功屯务厅》: 独松汛 “在绥靖屯西。有大松树生大金川河中,左右距岸各里许,大约十围,枯而不朽”。《清史稿·马彪传》: 乾隆年间征大小金川,“师克乃当,至独

  • 黄老门镇

    又名王道门市。即今江西九江县西南黄老门乡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13: 德化县西南有黄老门。

  • 显节陵

    东汉明帝刘庄陵,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南故开阳门外。《后汉书·章帝纪》: 永平十八年 (75),“葬孝明皇帝于显节陵”。李贤注引 《帝王世纪》 曰: “显节陵方三百步,高八丈。其地故富寿亭也,西北

  • 桑干河

    古称浴水、治水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“㶟水又东北流,……谓之桑乾泉,即溹涫水者也。”桑乾或溹涫音讹。俗传每年桑椹成熟时河水干涸,故名。永定河上游。在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