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龙城县

龙城县

①一名和龙。东晋咸康七年(341)前燕慕容皝改柳城置,治所即今辽宁朝阳市。次年自棘城迁都于此。隋开皇元年(581)改名龙山县。

②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)置,为临洮郡治。治所在今甘肃岷县东北,洮河东岸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洮水又屈而北径龙桑城西,而西北流。马防以建初二年从安故五溪出龙桑,开通旧路者也。俗名龙城。”北周废。

③北魏永熙中置,属昌黎郡。寄治英雄城(今河北徐水县西遂城)。北齐废。

④北魏置,属彭城郡。治所在今安徽萧县东北。隋开皇初废。

⑤南朝梁大同三年(537)置,为龙州治。治所在今广西柳城县南凤山镇南丹村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2柳州引张维《广西郡邑志》:“八龙见于江,乃即江南置龙州及龙城县。”隋废州,县属桂州。大业初属始安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)为龙州治。贞观七年(633)属柳州。北宋景德三年(1006)改为柳城县。

⑥隋开皇六年(586)改承高县置,属徐州。治所在今安徽萧县西北十里。十八年(598)改为临沛县。

⑦隋平陈改彭泽县置,属江州。治所在今江西彭泽县城西二里。开皇十八年(598)复改为彭泽县。

⑧唐武德四年(621)置,为南义州治。治所在今广西岑溪县东二十里。贞观年间为义州治。天宝初为连城郡治。至德二年(757)改为岑溪县。


古县名。(1)东晋鲜卑慕容皝及后燕慕容垂所都,治今辽宁省朝阳市。属昌黎郡。隋文帝改名龙山县。(2)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年)置,治今甘肃省临潭县东洮河东岸。北周废。(3)南朝梁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旧县南龙江北岸。为龙州治。隋属始安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为龙州治。贞观七年(633年)改属柳州。北宋景德三年(1006年)改为柳城县。(4)隋开皇九年(589年)以彭泽县改名,治今江西省彭泽县西。属江州。十八年复名彭泽县。(5)唐武德四年(621年,一作五年)析永业县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东。为南义州治,贞观二年(628年)为义州治。至德中改名岑溪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巴什雅哈玛

    即今新疆乌什县西南巴什阿克玛。清道光《新疆识略》卷3乌什:巴什雅哈吗卡伦“东至乌什城九十里,西通布鲁特胡什齐部落”。

  • 什噶溪

    亦名石角溪。即今四川屏山县西一百二十五里西宁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马湖府蛮夷长官司:什噶溪在“司(今新市镇)西二里。源出小悍山……流入马湖江”。

  • 三交镇

    ①唐置,属九陇县。在今四川彭州市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龙纪元年(889),王建大破山行军于新繁,“杨晟惧,徙屯三交”。即此。②清置,属临县。即今山西临县南三交镇。(1)在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西南部。面积3

  • 赵平郡

    十六国后赵建武十年 (344) 置,治所在鹑觚县 (今甘肃灵台县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灵台县地。西魏大统中移治今灵台县。北周废。北魏时置,治鹑觚县(今甘肃泾川县东南)。属泾州辖境相当今甘肃省泾川、灵台

  • 虽哈河

    即今黑龙江省延寿县东蚂蜒河支流东亮珠河。源出张广才岭西麓。北流入蚂蜒河。清齐召南《水道提纲》 卷25: 妈言河 “又北流,有虽哈河来会”。

  • 羛阳

    在今河南内黄县西南。《后汉书· 光武纪》: 建武二年 (26) 八月,“幸内黄,大破五校于羛阳”。《续汉书 ·郡国志》 魏郡内黄县: “有羛阳聚。”(羛xì) 又作羛阳聚。在今河南省内黄县西南。《后汉

  • 杨柳场

    即今四川仁寿县西北杨柳乡。清光绪《资州直隶州志》卷3仁寿县:杨柳场“在县北五十里”。

  • 策特尔

    即今新疆轮台县东北策大雅。《清一统志·喀喇沙尔》: 策特尔 “在喀喇沙尔城西南四百九十里,车尔楚西 一百四十里,逾额什墨河至其地。…… (汉) 乌垒城当在策特尔东南”。

  • 凉泉

    在今陕西凤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6凤县:凉泉 “在县 (今凤州镇) 西二十里,西流与嘉陵江合。后魏以此名县。寻改梁泉。凉与梁古通用也”。集镇名。在安徽省望江县中部、太阳山西南。凉泉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

  • 防渚

    即今湖北房县。《左传》:文公十一年(前616),“春,楚子伐麇,成大心败麇师于防渚”。杜预注:“麇地。”《元和志》卷21房州:“阚骃以为房陵,即春秋时防渚。”春秋麇地。在今湖北省房县。《左传》文公十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