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鸠寨
亦作龙鸠堡、笼鸠寨。南宋置,属嘉州犍为县。在今四川沐川县东南大楠乡龙水村。《宋史·黄畴若传》:南宋开禧间,“(董)蛮再犯龙鸠堡”。即此。
亦作龙鸠堡、笼鸠寨。南宋置,属嘉州犍为县。在今四川沐川县东南大楠乡龙水村。《宋史·黄畴若传》:南宋开禧间,“(董)蛮再犯龙鸠堡”。即此。
即今河北枣强县南恩察镇。明嘉靖 《冀州志》 卷3枣强县: 恩察集 “在县南二十里”。
在今贵州遵义县附近。《明史·李应祥传》:万历二十八年(1600)征播州杨氏,镇雄兵王嘉猷“扬声捣大水田,而潜以一军拔大夫关,直抵马坎”, 即此。在今贵州省遵义县附近。明万历二十八年(1600年)征播州
亦作马礼。即今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。《宋书·后废帝本纪》: 元徽元年 (473) 三月,“婆利国遗使献方物”。《梁书·海南诸国列传》、《隋书·南蛮列传》 及 《唐书·南蛮列传》 有专条记述。
俗称布哈公。清雍正三年 (1725)置,属和硕特部。在今青海天峻县东南。后迁今天峻县西北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北前旗: “牧地在青海西岸。东至科依特陀罗海,南至柴吉希巴立台,西至车吉,北至哈达图。”
即今江西上饶市区信江南岸黄金山上信江书院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》: 紫阳书院 “在上饶县城南黄金山麓。初为曲江书院。郡人为知府张国祯祠。本朝康熙五十一年,知府周錞元更名钟灵。乾隆八年,知府陈世增修葺,作
即今云南大姚县西之渔泡江。《清一统志·楚雄府》:一泡江“在大姚县西北一百四十里。自大理府云南县界流入, 经姚州之西北注金沙江”。
在今安徽淮河以南长丰县南境或凤阳县南境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梁普通二年 (521),裴邃欲袭寿阳,云,“魏始于马头置戍,如闻复欲修白捺故城,若尔,便相侵逼,此亦须营欧阳,设交境之备……”。《通鉴》 卷
①北宋置,属邕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宁明县东那堪乡迁隆村。南宋改为迁隆镇。②即今广西邕宁县西南苏圩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北宋置,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东迁隆峒。南宋时置为迁隆镇。
即今河北元氏县东北十八里南因镇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50元氏县图: 东北有南因镇。在河北省元氏县东部。面积40.2平方千米。人口3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南因,人口 5980。为县东北农贸中心。195
藏语称羌塘或章塘,意为“北方高地”。在西藏自治区北部,冈底斯山—念青唐古拉山和昆仑山—唐古拉山间。东西长约2400千米,南北宽约700千米,面积59.7万平方千米。是青藏高原的核心部分。海拔4500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