龚江
即浔江。指今广西平南县一段江流。《元和志》 卷37平南县: “龚江一名浔江,亦名都泥江,在县南五十步。” 《舆地纪胜》卷110浔州: 龚江,“《图经》 云: 在平南县南,西通邕、宜二江,东流藤、梧州,会诸川入海”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平南县: “东南有龚江,即浔江也。”
即浔江。指今广西平南县一段江流。《元和志》 卷37平南县: “龚江一名浔江,亦名都泥江,在县南五十步。” 《舆地纪胜》卷110浔州: 龚江,“《图经》 云: 在平南县南,西通邕、宜二江,东流藤、梧州,会诸川入海”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平南县: “东南有龚江,即浔江也。”
即述昆镇。在今广西宜州市西南。迷为述之讹。
即今福建德化县东北南埕镇。《清一统志·永春州》: 南埕城 “在德化县东六十里。东连永福 (今永泰),北接尤溪,东南通仙游。有南埕洞,在悬崖间,肩摩乃得上。下为南埕乡,有田数顷,前阻大溪。上下二山,皆临
又作汤泉宫。即今陕西临潼县东南骊山北麓华清池。唐贞观十八年 (644) 于此建温汤宫。咸亨二年 (671) 改名汤泉宫。天宝六载 (747) 改为华清宫。又作汤泉宫。即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南骊山北麓
北宋淳化四年 (993) 置,治所在今山西保德县。景德元年 (1004) 改保德军。北宋淳化四年(993年)置,治今山西省保德县。景德元年(1004年)改保德军。
西汉置,为菑川国都。治所在今山东寿光市南三十里纪台村。东汉省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寿光市南。为甾川国治,东汉为北海国治。西晋属东莞郡,南朝宋及北魏、东魏属北海郡。北齐省。
在今河南汝南县城内。明洪武七年(1374)置,属中都留守司。后废。
即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南八里罕镇。1948年宁城县由小城子迁治于此。1954年又迁治天义镇。“八里罕”,蒙古语意为佛爷。
即今江西会昌县南筠门岭镇。地当湘水上游。《清一统志·赣州府二》: 筠门镇巡司 “在会昌县南八十里。旧驻湘乡,本朝乾隆三十年移此”。
亦作磐石县。北周保定二年 (562) 置,属资中郡。治所在今四川资中县北三里。以盘石山为名。《周书·陆腾传》: 保定二年 (562),“资中盘石民反,杀郡守,据险自守,州郡不能制”。即此。隋开皇七年
集镇名。含水井上、下村。在海南省儋州市西北部。属中和镇。人口 1630。始建于宋,因上村地下水源丰富,任何地方挖井均有水,故名。产稻、花生、甘蔗,造林2000多亩。有公路通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