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副
宋代专知官及其副手的合称。参见“专知官”。
宋代专知官及其副手的合称。参见“专知官”。
武官名。五代时后梁置,掌应接诸军。《资治通鉴·后梁纪一》记弘农王曾以“庐州观察使刘威为应援使。”
官署名。元朝置,秩从二品,设于世祖至元二十年(1283),治别失八里(今新疆吉木萨尔境),掌畏兀儿之地戍军。置都元帅、同知等职。后罢。
省长公署的内部机构。北洋政府置,见“省长公署”。
军阶名。清末新陆军低等官阶之一。光绪三十年(1904)定新陆军官员等级,分三等九级。宣统元年 (1909) 修订,增技士长等,计十四级。炮队、工程队设,为额外军官,阶正八品。
官场用语。唐、宋考察选人的标准。即身材相貌、言词谈吐、书写文字、撰写判词。唐制,身须体貌丰伟,言须言辞辩正,书须楷法遒美,判须文理优长。先集而试之,观其书、判,吏部侍郎出题,试判两道,定等第以收其俊乂
宋朝学校职事名。真宗咸平三年(1000)东宫建学,设一员,副学长二员。仁宗至和元年(1054),京兆府(今陕西西安)小学设二至四员,以学生担任,掌执行学规。哲宗时,太学设,掌依学生年龄序其位次。徽宗崇
官名。元朝广西海北道肃政廉访司长官,员二人,正三品。
电影检查机关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依照民国二十年(公元1931年)二月三日公布的《电影检查委员会组织章程》规定,由教育部指派四人,内政部指派三人组成。其职权为检查本国制及外国制电影片,核发准演执照及出口执
文书名。上行文。清朝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下达的指示和命令的统称。谕和旨的具体区别是: 皇帝特降的命令或因臣僚奏请而下达宣示中外的命令,称“谕”,亦称”“上谕”; 对臣僚奏请批示的意见,或令人传达的某项指示
官署名。宋朝大理寺左断刑所属机构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置,掌断讫命官指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