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路统军使司
即“东北路都统军使司”。
即“东北路都统军使司”。
官名合称,即左监和右监的简称。秦置,汉因之,掌平决诏狱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廷尉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二·廷尉》。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 置,北周沿置。春官府礼部长官,是春官府的主要官员,掌礼仪的制订与执行,在国家重要的仪式上,佐大宗伯卿主持其事,较小的仪式则由其主持。下设礼部上士、礼部中士、礼部旅下士以
官员之任务、公事。《论语·八佾》: “官事不摄。”《孟子·告子》: “官事无摄。”
官署名。明朝设置于北京的商业税务机构,设大使、副使各一人,掌科收竹木柴薪税。
官署名。为长宁寺的主官,见“长宁寺”。
官名。西晋置,分南北东西四部,掌督诸郡县冶令。隶卫尉。东晋省。
宰相的别称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蒋济传》:“位备宰司。”
散阶称号。清朝置。乾隆二十年(1755)始定,为武职中属绿营者正七品及属八旗者正、从七品之封赠。三十二年,八旗改同绿营,只封正七品。五十一年,改为武信骑尉。
即“小遂伯下大夫”。
吏员名。宋代称县中低级吏员为小使,与高级吏员——主吏相对应。参见“编录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