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二千石

二千石

官秩等级,因所得俸禄以米谷为准,故以“石”名之。汉朝二千石为中央政府机构的太子太博、太子少傅、将作大匠、詹事、水衡都尉、内史等列卿,及州牧郡守、诸侯王国相一级官员。月俸谷百二十斛,一年得谷一千四百四十斛。另有中二千石、比二千石、真二千石。三国两晋南北朝因之。南朝宋以太子太傅(三品)、太子詹事(三品)、州牧、太守、五营校尉等为二千石。梁武帝天监(502—519)初,定九品官秩,以第四、五品为二千石。陈制以左、右卫将军、御史中丞(以上位三品)、通直散骑常侍、员外散骑常侍、黄门侍郎、左右骁骑、左右游击将军、太子中庶子、太子左右卫率(以上位四品)、大长秋,大郡太守 (以上位五品)、小郡 (不满万户)太守、内史、相 (以上位七品) 并二千石。故自汉朝至三国两晋南北朝,二千石亦作为州牧、郡守、国相以及地位与之相当的中央高级官员的泛称。


官俸等级名,有时也指二千石俸的官,或其中的某一官。汉朝的官俸以谷为准,故以“石”名。

1、官俸等级。据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所载,二千石以上的有太傅、太尉、司徒、司空、大将军、骠骑将军、车骑将军、卫将军;月俸三百五十斛。中二千石的有太常、光禄勋、卫尉、太仆、廷尉、大鸿胪、宗正、大司农、少府、执金吾、太子太傅、司隶校尉;比中二千石的有京兆尹、左冯翊、右扶风;月俸一百八十斛。二千石的有太子少傅、大长秋、将作大匠、州牧、尹、郡太守,月俸一百二十斛。比二千石的有五官中郎将、左右中郎将、虎贲中郎将、羽林中郎将、骑都尉、光禄大夫、侍中、城门校尉、屯骑校尉、司隶校尉、越骑校尉、步兵校尉、长水校尉、射声校尉、使匈奴中郎将、护乌桓校尉、护羌校尉、中尉、郡尉、王国的相傅仆;月俸一百斛。

2、泛指二千石俸级的官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上》:“更始亦遣尚书仆射谢躬讨郎。”注:“《汉官仪》曰:尚书四员,武帝置,成帝加一为五。有常侍曹尚书,主丞相御史事;二千石曹尚书,主刺史、二千石事。”又《后汉书·百官三·尚书》:“二千石曹尚书主郡国二千石事。”

3、指二千石俸级的某官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(光武)所到郡县,辄视二千石。”三国两晋南北朝因之。南朝宋以太子太傅、太子詹事、州牧、太守、五营校尉等为二千石。梁以四品、五品为二千石。陈以左、右卫将军、御史中丞、通直散骑常侍、黄门侍郎、太子中庶子等为二千石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祠祭清吏司员外郎

    官名。简称祠祭司员外郎。明清礼部祠祭清吏司之副长官。佐郎中掌司事。明洪武二十九年(1396)改祠部员外郎设,一人,从五品。清顺治元年(1644)沿设,汉员外郎一人。七年(1650)增设满洲员外郎。后增

  • 多生

    官名,殷朝置。武官。《甲骨文合集》第二四一四○片: “辛卯卜, 即贞, 多生射。”

  • 五院部

    契丹部名。天赞元年(922)辽太祖以迭刺部强大难制,析为五院、六院两部。各设夷离堇统之,后更夷离堇为大王,因此五院部在朝又称北大王院。

  • 检详官

    官名。北宋神宗熙宁四年(1071),枢密院置,相当于中书检正官,掌监察枢密院事务。元丰(1078-1085)改制废。南宋高宗建炎三年(1129)复置。又王安石主持变法期间,制置三司条例司与编修条例司亦

  • 知弹侍御史

    官名。唐置,属御史台台院,员额一人。御史提出的弹劾事件,都须经过台的长官署名。凡属大事,由长官另用方幅上奏,小事则只在御史的疏末署名押奏。知弹侍御史即为协助管理此项事务者。

  • 太子内坊局丞

    官名。唐朝内侍省太子内坊局次官,玄宗开元二十七年(739) 置,二人,从七品下。

  • 都理欠司

    即“三司都理欠司”。

  • 中谒者令

    官名。据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,原为中书诸者令,属少府,有丞。成帝建始四年(前29) 更名中谒者令。又,《成帝纪》颜师古注引臣瓒曰:“汉初中人有中谒者令。孝武加中谒者令为中书谒者令,置仆射”。官名,秦置

  • 门吏

    ①春秋战国时闾里司门小吏。《墨子·号令》: “门有吏,主者 (诸) 门里管闲。”②战国及其后位尊者所设司门小吏。掌通报、登录往来宾客。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 “(春申君)召门吏为汗先生著客籍,五日一见。

  • 高等检察厅

    官署名。清末地方检察机构之一。光绪三十三年(1907)始设于京师、奉天等地,宣统元年(1909)后各省渐设。每省省城一所,附于高审厅内,距省城较远的大商埠得设分厅。掌对同级审判厅案件的检察事项。置检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