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五兵尚书

五兵尚书

官名。属尚书省。三国魏始置,掌军事枢务,主管全国军事行政,领中兵、外兵、骑兵、别兵、都兵五郎曹。西晋初不置,武帝太康 (280—289)间复置,分中兵、外兵为左右,共领七郎曹,仍称五兵。东晋、南朝沿置。但宋、南齐仅领中兵、外兵二曹,梁、陈仅领中兵、外兵、骑兵三曹。魏、晋、宋皆位三品,梁十三班,陈三品。十六国后燕及梁末侯景改名七兵尚书。北魏定称七兵尚书。北齐初沿北魏制,后复称五兵尚书,领左中兵、右中兵、左外兵、右外兵、都兵五曹,管理全国兵籍、征兵、仪仗等军事行政。三品。但因北齐于尚书省外别置外兵省、骑兵省管理全国兵马枢务,所以五兵较前权轻。隋以后改置“兵部尚书”。


官名。魏置五兵尚书,即后代兵部尚书的前身。五兵指中兵、外兵、骑兵、别兵、都兵。晋沿其制,又把中兵和外兵各分为左右。宋、齐、梁、陈皆置。北齐的五兵尚书统左中兵、右中兵、左外兵、右外兵及都兵,左中兵掌诸都督告身和诸宿卫官,右中兵掌畿内丁帐事和诸兵力士,左外兵掌河南及潼关以东诸州丁帐及发召诸兵,右外兵掌河北及潼关以西诸州丁帐及发召诸兵,都兵掌鼓吹太乐部小兵等事。见《通典·职官五·兵部尚书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平南龙骧将军

    将军名。金章宗泰和六年(公元1206年)侵宋时置,位在冠军大将军下,掌领兵征战。事毕则免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。

  • 塔布囊

    ① 明朝对同成吉思汗后裔成婚人之称号。②爵名。清朝蒙古贵族之爵位。为内蒙古土默特左翼旗、喀喇沁三旗世职封袭的第七等,位次辅国公。品至四品。清朝蒙古王公爵名,位次于辅国公,与“台吉”同。土默特左翼旗及喀

  • 国防部人力司

    官署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直属于国防部长,掌理人力的筹划、运用。设司长(中将或同等官)、副司长(少将或同等官)各一人。司内分设需要、来源、利用三组。组长为少将或同等官,组员为上尉至上校级军官或同等官。

  • 冬卿

    ①工部长官别称。因《周礼》以冬官司空掌工程,故名。参见“冬官”。② 南朝梁光禄、鸿胪、太舟三卿的合称。③ 明初四辅官之一,即“冬官”。参见“四辅”。因为周朝冬官司空掌管工程制造,后世便称工部长官为冬卿

  • 二十四军

    北周府兵各军的合称。北周太祖宇文泰在西魏大统年间 (公元535年~551年)创立府兵制,以六柱国各统二开府将军,每一开府将军又各统二仪同将军。每一仪同将军所领各为一军,合为二十四军。

  • 右羽林军上将军

    官名。辽朝置,为南面官。加官,无实职。在左羽林军上将军下。

  • 疆吏

    官名。春秋时鲁国等置。负责边疆守卫。《左传·桓公十七年》: “于是齐人侵鲁疆,疆吏来告。”参见“封疆大吏”。官名。1、守疆的官吏。《左传·桓公十七年》:“齐人侵鲁疆,疆吏来告。”2、明、清称督、抚为疆

  • 管粮同知

    官名。亦称监兑同知。清朝督理漕粮的官员。隶于总漕。初以府推官监兑漕粮。康熙六年(1667)改委各府同知六人,秩正五品。稽查米色之美恶,兑运之迟速,並查禁包揽、搀和、需索、滋事等弊。光绪三十一年(190

  • 尚衣直长

    官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 殿内省尚衣局置为次官,四员,正七品。唐朝殿中省尚衣局沿置,四员,正七品。宋朝存其名而罕除授。金朝宣徽院尚衣局置,正八品。

  • 左曹郎官

    宋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后,户部左曹郎中、员外郎之统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