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

官名。① 西周武官。《师旂鼎铭》: “师旂众仆不从王征于方。”②春秋战国时掌御车之官。《国语·晋语七》:“魏绛斩其仆。”韦昭注: “仆,御也。”秦、西汉亦置,为詹事属官。西汉诸侯王国属官原有太仆,汉武帝改曰仆,秩千石。后代或因或改。③魏晋南北朝太子仆省称。详 “太子仆”。④春秋战国时家臣合称。《礼·礼运》: “仕于家曰仆。”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天有十日,人有十等。下所以事上,上所以共神也。故王臣公,公臣大夫,大夫臣士,士臣皂,皂臣舆,舆臣隶,隶臣僚,僚臣仆,仆臣台。”


1、武官,西周置。《师旂鼎铭》:“师旂众仆,不从王征于方。”

2、御车官。春秋时置。《国语·晋语七》:“魏降斩其仆。”韦昭注:“仆,御也。”其后,魏、韩、齐、秦等皆置。

3、掌车马。秦汉皆置,属詹事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詹事,秦官,掌皇后、太子家,有丞。属官有太子率更、家令丞、仆……”《后汉书·百官四·大长秋》:“中宫仆一人,千石。本注曰:宦者。主驭:太仆,秩二千石,中兴省‘太’,減秩千石,以属长秋。”又太子少傅的属官有太子仆一人,千石,掌车马,职如太仆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四·太子少傅》。汉初,王国置太仆,主车及驭,汉武帝改王国太仆为仆,省太字,职事不变。《后汉书·百官五·中尉》:“郎中令一人,仆一人,秩皆千石……仆主车及驭,如太仆。本注曰:太仆,比二千石,武帝改,但曰仆,又減其秩。”汉武帝改太仆曰仆,是改王国之太仆曰仆,而非改天子之太仆曰仆。东汉天子之太仆仍称太仆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二·太仆》:“太仆,卿一人,中二千石。本注曰:掌车马。天子每出,掌驾上鹵簿用;大驾则执驭。丞一人,比千石。”

4、家臣。春秋战国时家臣称仆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“仕于公曰臣,仕于家曰仆。”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王臣公,公臣大夫,大夫臣士,士臣皂,皂臣舆,舆臣隶,隶臣僚、僚臣仆,仆臣台。”参看“太仆”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掌醢署令丞

    官名。隋于光禄寺置掌醢署,有令及丞,所属有掌醢十人。唐沿置,令及丞掌供醢醯之物。所属有府、史、主醢、酱匠、酢匠、豉匠、葅醢匠、掌固。宋光禄寺有油醋库监官,当掌醢署令之任。金元不设,明清称掌醢署署正、署

  • 文忠王府

    辽朝宫帐名。耶律隆运本汉人,名韩德让,生前曾为大丞相、晋国王,宠遇无比,死后谥文忠,拟诸宫例,建文忠王府。辖川州及上京、中京、南京、西京、奉圣州、平州六提辖司。

  • 当置司

    宋代州的审判机构之一,即州判官或推官的衙门。判官和推官之秩均为八品,不过判官的次序在前,二者或并设或单设,职掌完全一样。

  • 朱谕

    清代皇帝亲自起草的“上谕”。因用朱砂写成,故名。实际并非所有朱谕都由皇帝亲自起草,有些是交大学士起草,经皇帝审定后再用朱笔誊写于黄折上,这种朱谕一般是颁发给各部院衙门的。另外,军机处起草的谕旨经过皇帝

  • 仔却本色

    唐古特官。清分设于前后藏,为达赖与班禅宫中之官。为协助却本堪布管理诵经、礼拜、供养等事的喇嘛,隶于却本堪布。民国时期沿置。

  • 西京作坊副使

    官名。宋初置,属西班诸司使,多不领本职,仅为武臣迁转之阶。真宗咸平元年(998),定为同七品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改从七品。徽宗政和二年(1112)重定武臣阶官名,改武义郎。

  • 河南司员外郎

    官名。即“河南清吏司员外郎”。

  • 威武中郎将

    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 (196—220)中孙权置,领兵。贺齐自平东校尉迁此。见《三国志·贺齐传》。官名,东汉末年孙权置,掌领兵征伐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贺齐传》:“十三年,迁威武中郎将。”

  • 功德副使

    官名。西夏设,为功德司副官,佐功德正使掌司事。下设通判、承旨等职。元朝于同知下设副使,正四品,下设经历、都事等职。

  • 三库堂主事

    官名。亦称三库档房主事。清朝管理户部三库大臣之属官。雍正二年(1724)设,满洲一人,领总档房事,三年一更代,缺出于各部院满洲主事内保送选补。掌理三库之文案,籍会出纳,综汇奏销,兼掌解库银两之批回及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