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

①辅佐。《周礼·天官·大宰》: “以佐王治邦国。”②辅佐之人。《左传·襄公三十年》: “有伯瑕以为佐。”③官名。(1) 战国秦置。秩斗食。《睡虎地秦墓竹简·秦律杂抄》: “吏自佐、史以上负从马、守书私卒,令市取钱焉,皆迁。”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:“百石以下有斗食、佐、史之秩,是为少吏。” (2)乡官。晋千户以上乡置佐一人,五千五百户以上乡置佐二人。(3) 郡属官。南朝梁制,郡丞三万户以上置佐一人。(4) 隋、唐郡、府、州、县、镇诸曹皆置,称某曹佐或司某佐。(5) 隋朝军坊、乡团各置二人。


1、居辅助之位的官。周制,官有辅佐,爵位相同的称佐,如大夫辅大夫;爵位不同的称属,如士辅大夫。

2、僚属的泛称。《左传·襄公三十年》:“有赵孟以为大夫,有伯瑕以为佐。”

3、指百石以下的小吏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县》:“百石以下有斗食、佐、史之秩,是为少吏。”其所掌,为行施其长官职事。太常、太祝、太宰、大予乐令、光禄勋、卫尉、太仆等官的属吏中皆有此官,少的几人,多的二十多人。

4、其后,晋朝千户以上的乡置佐一人,五千五百户以上的乡置佐二人。南朝梁,郡三万户以上的,郡丞置佐一人。隋朝军坊、乡团各置佐二人。隋、唐郡府州县镇诸曹皆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翊二府

    官署名。唐朝左右卫所领内府五府之一,置中郎将总府事,左、右郎将副之,下领兵曹参军、校尉、旅帅、队正、副队正及近卫卫士翊卫等属,掌宿卫,号称内仗,极受亲信。

  • 判户部事

    官名。北宋前期置,为尚书省户部长官,以两制以上充任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户部复以尚书为长官,遂罢。

  • 时宦

    在职宦官的统称。《后汉书·夏馥传》:“馥虽不交时宦,然以声名为中官所惮,遂与范滂、张俭等俱被诬陷,诏下州郡,捕为党魁。”

  • 官名。①工匠师傅。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:“周谚有之曰: ‘山有木,工则度之。’”②乐官。《尚书·虞书 ·益稷》: “工以纳言。”孔安国传: “工,乐官。”1、官吏。《诗·周颂·臣工》:“嗟嗟臣工。”注

  • 理藩院各司郎中

    官名。清代理藩院旗籍、王会、典属、柔远、徕远、理刑六清吏司各以郎中为主官。参见旗籍等六清吏司条。

  • 济南莱芜等处采金铁冶都提举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。世祖至元(1271—1294)年间,在济南等地置铁冶提举司,废置不常。武宗至大元年(1308),立济南、莱芜等处采金铁冶都提举司,秩正四品,掌宝成、通和、昆吾、元国、副国五冶,直隶中书

  • 内仓

    官署名。清朝户部所属办事机构。顺治十年(1651)改内官监仓设。以监督为主官。下设经承等吏员。贮藏岁入漕、白二粮,供给蒙古王公、喇嘛、来京蒙古人员、觉罗学教习、太监、匠役等人粮米,以及祭祀造酒用米及工

  • 同知室政院事

    官名。元置,为宣政院的副长官,秩正二品,员额二人。

  • 计吏

    见“上计吏”官名,汉置,为“主计吏”的简称。战国时期和秦汉两朝,郡守和王国相每年要把本郡本国的人口、钱粮、赋税、垦田、盗贼、狱讼等“计划”预先送朝廷,到年终再总结汇报执行情况,这执行情况的汇报本子称“

  • 八行科

    宋朝贡举科目名。徽宗大观元年 (1107)设。 凡士人具备孝、 悌、 睦、婣、任、 恤、 忠、 和等八“行”,即免试贡入太学上舍,审察核实后授官。不能全备但达若干“行”者,可选为州学三舍生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