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光禄

光禄

1、官名。汉有光禄勋、光禄卿、光禄大夫。秦设郎中令,掌宫殿门户。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。属官有大夫、郎、谒者。大夫掌议论。大夫又分太中大夫、光禄大夫、谏大夫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郎中令》。东汉沿用西汉官制,也设光禄勋。《后汉书·百官二·光禄勋》:“光禄勋,卿一人,中二千石。”注曰:“掌宿卫宫殿门户,典谒署郎更直执戟,宿卫门户,考其德行而进退之。”魏晋有光禄大夫,有的为职事官,有的为加官。《晋书·职官》:“左右光禄大夫,假金章紫绶。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者,品秩第二,禄赐、班位、冠帻、车服、佩玉,置吏卒羽林及卒,诸所赐给皆与特进同。其以为加官者,唯假章绶、禄赐班位而已,不别给车服吏卒也。又卒赠此位,本已有卿官者,不复重给吏卒,其余皆给。光禄大夫假银章青绶者,品秩第三,位在金紫将军下,诸卿上。”“魏氏已来,转复优重,不复以为使命之官。其诸公告老者,皆家拜此位;及在朝显职,复用加之。及晋受命,仍旧不改,复以为优崇之制。”“光禄大夫与卿同秩,中二千石。”南北朝时刘宋设光禄大夫。见《宋书·百官下》。南齐设光禄勋、左右光禄大夫、光禄大夫、金紫光禄大夫。见《南齐书·百官志》。北魏设光禄勋、金紫光禄大夫。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。梁设光禄卿,掌宫殿门户。又有左右光禄大夫、金紫光禄大夫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上·光禄卿》。唐朝设光禄大夫、左右光禄大夫、金紫光禄大夫、银青光禄大夫,皆为无职事的散官。见《旧唐书·职官一》。宋设光禄卿,见《宋史·职官八》。明设特进光禄大夫,正一品;光禄大夫,从一品;皆文散官。见《明史·职官一·文之散阶》。清代也有光禄大夫,为正一品的封赠官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一》。

2、官署名。南北朝时梁设光禄寺,其长官称卿。《旧唐书·职官三·光禄寺》注:“秦曰郎中令,汉曰光禄勋,掌宫殿门户。梁置十二卿,加寺字,除勋字,曰光禄卿(其长官曰光禄卿),掌膳食。”北齐设光禄寺,置卿和少卿,兼管皇室膳食帐幕。唐代光禄寺,设卿一人,从三品,少卿二人,掌管皇室祭品、膳食及招待酒宴等。《新唐书·百官三·光禄寺》:“掌酒醴膳羞之政,总太官、珍羞、良醖、掌醢四署。凡祭祀,省牲镬、濯溉;三公摄祭,则为终献,朝会宴享,则节其等差。”其后,宋、明、清也都设光禄寺,寺中设卿、少卿,其职事大体相同。见《宋史·职官四·光禄寺》、《明史·职官三·光禄寺》、《清史稿·职官二·光禄寺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钦天监助教

    学官名。清末,钦天监设助教厅,有助教一人,教习二人,掌分教算学诸生。乾隆四年(公元1739年)始设汉算学助教一人,教习二人,属国子监。光绪三十一年(公元1905年)十一月学部成立,国子监裁撤,以算学隶

  • 窑场

    元代工部所属机构。至元十三年(公元1276年)置平则门窑场,二十五年(公元1288年)置光熙门窑场,各有提领、大使、副使一人。

  • 内监

    南北朝对殿中监、内殿中监近侍小臣之称。唐朝置内侍监,以宦官充任,后遂成为宦官的代称。1、宦官、太监。唐代置内侍监,明代有内官监,均由宦官主之,故云内监。唐王建《宫词》:“圣人生日明朝是,私地先须属内监

  • 太弟右卫率

    参见“太弟中卫率”。

  • 覆考官

    官名。宋朝贡举殿试时设,负责与初考官决定合格人等第,事毕即罢。

  • 御侮副尉

    武散官名。唐宋置,唐制秩从八品下,宋制,秩从八品。

  • 骑都尉

    官名。秦末汉初为统领骑兵之武职,无员,无固定职掌,不统兵时为侍卫武官。宣帝时以一人监羽林骑,又以一人领西域都护,秩比二千石,遂成定制。后又有领三辅胡越骑、监河堤事者。因亲近皇帝,多以侍中兼任。东汉名义

  • 官职

    ①官吏职分、职责。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 “臣有臣之威仪,其下畏而爱之,故能守其官职。”《礼记·礼运》: “官职相序。”②官吏职位。《管子·制分》: “道术知能,不能爱官职。”尹知章注:“有道求知能

  • 改班

    清朝授官班秩之一。指同品级官员改补之班次。其途有: 开列改者,八旗武职奉特旨改用文职者,奉旨记名改者,拣选引见改者,保送考试引见改者,以甄别改者,以呈明愿改者,等等。满洲、蒙古外任降调至从六品以下者,

  • 南京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司

    官署名。辽朝置。南面官,统领南京侍卫亲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