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八局

八局

官署合称。即明朝内府宦官衙门中之兵仗局、银作局、浣衣局、巾帽局、针工局、内织染局、酒醋面局、司苑局。分掌宫廷所需兵器、仪仗、金银器及各种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工作。各设掌印太监一员及管理、佥书、监工等多员。


官署名的合称,明朝置,为宦官所掌的八个局。八局是:兵仗局,掌制造兵器。银作局,掌造金银器饰。浣衣局,掌衣服浣洗。巾帽局,掌制宫内、驸马、藩王之国诸旗尉帽靴。针工局,掌制宫中衣服。内织染局,掌染御用和宫内用缎匹。酒醋面局,掌宫内食用酒醋糖酱面豆诸物。司苑局,掌蔬菜瓜果。各局设掌印太监一人,管理、签书、掌司、写字、监工等无固定人数。见《明史·职官三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训练总监

    官名。民国置,为训练总监部长官,掌管全国军队及其所辖学校的教育,与国民的军事教育等。属国民政府,其佐官有副监二人。

  • 分察使

    使职名。唐代宗宝应二年(763)置,同诸道观察使外察官吏善恶; 功过稍大,事当奏者,案成便奏; 功过虽小,理堪惩劝者,案成即报考功。

  • 法部尚书

    官名。清末法部长官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一人,从一品,特简。掌总理本部事务,监督所属各官。宣统三年(1911),改为大臣。官名。清末置,为法部的长官,见“法部”。

  • 王国吏

    汉朝诸侯王国官吏。西汉自武帝后颁行左官律,称王国官吏为左官,对其在朝廷任职有种种限制。王国的官吏。汉朝皇子封王,其封地称国,其官员称王国吏,又称左吏。汉武帝后颁行左官律,对其在朝为官有许多限制。

  • 内勾

    官名。后唐庄宗同光元年(923)置,以他官兼,凡天下钱谷簿书,悉裁遣。官名。五代后唐设置。掌核实全国财赋,以宦者为之。《册府元龟·邦计部·总序》记后唐庄宗即位,以李绍宏为宣徽南院使兼掌内勾,天下财谷皆

  • 王府主簿

    官名。梁始于皇弟皇子府设主簿,陈沿置。北齐皇子王府亦置此职。隋置于诸王府,唐置于亲王府。唐制员额一人,秩从六品上,掌覆省书教。

  • 十五善射处管理大臣

    官名。清朝掌管八旗官兵习射之大臣。额设一人,于都统、副都统或善射之王大臣内特简。掌拣选习射官兵,并管理每月六次习射事务。

  • 羽林监

    官名。东汉置羽林左、右监。三国魏(一说晋)省其一,置羽林监,掌宿卫送从。东晋哀帝兴宁二年(364)置。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(420)复置。齐、梁、陈及北魏、北齐沿之。西晋领营兵,东晋无复营兵。铜印墨绶,

  • 吏部司

    官署名。隋始置,为吏部的头司。司的主官,隋初为侍郎,以员外郎为佐官。炀帝时改为郎与承务郎各一人。唐沿置,以郎中、员外郎为正副主官。吏部郎中二人,正五品上,一人掌文官阶品、朝集、禄赐,给其告身假使;一人

  • 制置三司条例司

    官署名。北宋神宗熙宁二年(1069)置,以参知政事王安石、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制置三司条例,讲求财计之利病,革除宿弊,更立新法,以开财利之源。三年,并归中书。官署名。宋置,掌制定和颁布新法。《宋史·职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