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公卿

公卿

① 周朝三公九卿、大官僚统称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 “王乃使司徒咸戒公卿、百吏、庶民。”②春秋时期诸侯、卿大夫统称。《左传·宣公九年》: “公卿宣淫,民无效焉。”③汉朝以后泛指中央政府机构的首脑与主管长官。


1、指公和卿。周朝指三公九卿,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王乃使司徒咸戒公卿、百吏、庶民。”春秋时期诸侯卿大夫的总称。《左传·宣公九年》:“公卿宣淫,民无效焉。”在汉朝,公、卿都是官级名称:公,指太师、太傅、太保、太尉、司徒、司空等国家最高一级的官员;卿,指太常、光禄勋、卫尉、太仆、廷尉、大鸿胪、宗正、大司农、少府等次于公的第二级官员(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)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敕公卿举贤良方正各一人。”《后汉书·孝和帝纪》:“每有灾异,辄延问公卿,极言得失。”参看“”、“”条。

2、泛指百官。《后汉书·钟离意传》:“后德阳殿成,百官大会。帝思意言,谓公卿曰:钟离尚书若在,此殿不立。”《后汉书·寒郎传》:“又公卿朝会,陛下问以得失。”又《后汉书·朱乐何列传·朱穆传》:“自和熹太后以女主称制,不接公卿,乃以阉人为常侍,小黄门通命两宫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尔支

    官名,汉时东海中的伊都国置此官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乌丸鲜卑东夷传》:“伊都国,官曰尔支,副曰泄谟觚、柄渠觚。”

  • 文思署令丞

    官名。宋少府监所属有文思院,金改为文思署。令,从六品;丞,从七品。掌造内外局分印合、伞浮图金银等尚辇仪鸾局车具亭帐等物及三国生日等礼物,织染文绣两署金线。明昌七年(公元1196年),省入祗应司。下有直

  • 上柱国大将军

    官名。北周建德四年置上柱国大将军,以功高者为之。见《通典·职官十六·勋官》。

  • 三司勾凿司

    官署名。北宋前期置,掌勾销、校核盐铁、度支、户部三部公事簿帐,以判开拆司官兼管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废,其职事归比部。官署名。宋置,属三司。掌勾校三部公事簿帐。判司官由判开拆司官兼任。

  • 西市丞

    官名。北齐置,司州西市署次官。

  • 营构明堂大都督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主持明堂的营建事务。清河王元怿以太傅兼任。见《北齐书·李元忠传》。

  • 掖庭丞

    官名。西汉武帝太初元年 (前104) 由永巷丞改名,任用宦者,员八人,其一为暴室丞。辅佐掖庭令管理宫女事务。东汉置左右丞及暴室丞各一员。三国魏沿置。北齐置一员,为掖庭署次官。隋朝置二员,正九品。初为掖

  • 节慎库

    官署名。明清工部所属之办事机构。明嘉靖八年(1529)改本部大堂后库置,设从九品大使一员为主官。贮藏矿银,以给工价,后专备内府取用。清顺治元年(1644)沿置,设满洲郎中一人。下设满洲员外郎一人,司库

  • 司仪上士、中士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秋官之属有司仪上士八人,中士十六人,掌接待宾客,摈相礼仪。《唐六典·鸿胪寺》说:“汉大鸿胪有治礼郎,后魏太和十五年(公元491年)置司仪官。北齐鸿胪寺统司仪令。后周司仪上士一人,中士二人

  • 正监理官

    官名。清末度支部派驻各省清理财政局官员。宣统元年(1909)各省设清理财政局,始置。每省一人,三、四品不等,度支部遴员奏派。共派二十人,任期二年。掌稽查督催该局一切应办事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