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。宋设此加官,散官无职事;而地位高于正职。见《宋史·职官九·检校官》。
杂任职名。唐制于太常寺两京郊社署置二人,掌祭祀时酌罍水以洗爵。
武官名。金置,见“拱卫直使司”。
官名。三国魏及晋皆置,位七品。专任宦者。
县纲纪吏名。县的官署在汉代称为县廷,廷掾的“廷”,即指县廷而言。廷掾之职,相当于郡的五官掾,亦有迳以五官掾为称者。《隶续》卷三《建平县碑》有郫五官掾范功平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说:县
官名。即守宫令。
官名。清末新设陆军部职官。宣统二年(1910)置,分部、司、处三级。部副官四人,俱以正参领(正三品)以次军官充任,供大臣、副大臣差遣及传达命令。承政、军制、军衡等六司及暂设之军实、军牧二司各设一人,以
即“内史上大夫”。
官名。春秋置。卿大夫家臣,管理支子等家政事务。《左传·桓公二年》: “天子建国,诸侯立家,卿置侧室。”杜预注: “侧室,众子也,得立此一官。”
官名。即太子率更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