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副将

副将

〔一〕官名。①宋朝军事编制将的统兵官,神宗时,一部分禁军实行将兵法,一般每将设正将、副将各一员。南宋时,将为各屯驻大军第二级军事编制单位,隶属于军,统兵官中亦设有副将。参见“”。②金朝诸边将之一。位正将之下,部将之上。正八品。掌轮番巡守边境。③清朝绿营军官。武职,从二品。隶于提督、总兵之下,可充协的领兵官,统理一协军务。又称“协镇”,别称“协台”。下辖参将、游击等。另有充督标中军官者,协总督综理军务。又,漕运总督下亦设副将,掌理催护粮船等事。〔二〕清入关前世职名。后金天命五年(明万历四十八年,1620)三月,清太祖努尔哈赤改设八旗官,总兵、副将、参将、游击,各分三等,俱为世职。天聪八年(1634),改一等、二等、三等副将为一等、二等、三等梅勒章京。顺治四年(1647)改称阿思哈尼哈番,乾隆元年(1736)再改为男爵,为异姓封爵公、侯、伯、子之下的爵位。


官名。南宋武官有副将,位在统制、统领正将下。《宋史·职官七·诸军都统制》:“渡江后,大军又有统制、同统制、副统制、统领、同统领、副统领,其下有正将、准备将。”注:“《通考五九·职官考》正将下有副将二字。”清代武职也有副将,从二品。有的属于总督(掌治军民,综制文武,察举官吏等),为其总理营务;有的属于提督军务总兵,统理一协(军事编制,相当于旅)军务,也称为协镇(相当旅长);有的属于漕运总督,掌理催护粮船等事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三·总督》、《清史稿·职官四·提督等官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土地局

    官署名,民国时置。掌市县的土地登记、分划、测量等事;设局长一人,总理局务。

  • 邑宰

    官名。①春秋时期卿大夫家邑之长。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: “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。”②春秋时县令通称。《通典》卷三三《州郡下·县令》:“县邑之长曰宰、曰尹、曰公、曰大夫,其职一也。”晋谓之大夫,鲁、

  • 同正员

    唐朝正员官以外所添置的员外官中,可与正员官享受同等俸禄待遇者。始置于唐高宗永徽(650—655)间。

  • 右尚方令丞

    官名。见“尚方令丞”。

  • 司宗寺正卿

    官名。见“司宗寺”。

  • 大政

    又作“大正”。西周春秋时期称执政的正卿大臣。一说为中军元帅。《班簋铭》: “班非敢觅,唯作昭考爽,谥曰大政。”《左传 ·成公六年》: “子为大政。”杜预注: “中军元帅。”官名。中军元帅。《左传·成公

  • ①官名。又称“车右”、“戎右”。春秋晋国置,车战中居于主将之右,掌护卫主将并供其役使。《左传·闵公元年》:“晋侯作二军,公将上军,大子申生将下军,赵夙御戎,毕万为右。”② 古人尚右,官位相近而地位稍高

  • 皮角场库

    官署名。北宋置,掌收储骨、革、筋、角、脂、硝等物,以供制造军器、鞍辔、毡毯,设监官二人,以京朝官、三班使或内侍充任。初分三库,真宗景德三年(1006)并为一库。

  • 陆军部尚书

    官名。清末陆军部之长官。光绪三十二年 (1906) 设。军阶正都统,从一品,特简。掌主综核陆、海军军政、马政、军谋、军学。宣统元年(1909),军咨处、海军处独立,权限缩小,主掌全国陆军军政。二年,改

  • 中京都总管知大定府事

    官名。辽朝置,中京都总管府长官,兼领大定府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