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功曹

功曹

①官署名。汉朝始设,为地方官府职事机构。职掌选举,兼参诸曹事务。其主者,司隶校尉府称功曹从事,州府称治中从事,郡称功曹,县称功曹掾。南朝宋以后、北朝北魏为将军府诸曹之一,长官为参军事。隋唐王府、州,唐三都、都督府所属七曹之一。唐朝王府所属置有功曹参军事一人,参军事二人,行参军四人,典签二人,掌文官簿书、考课、陈设等,只使检校。隋朝府、州、县功曹置掾史、参军事、府史、行参军等员。唐三都置功曹参军事二人、参军事六人。掌考课、假使、祭祀、礼乐、学校、表疏、书启、禄食、祥异、医药、卜筮、陈设、丧葬等事宜。都督府亦置功曹参军事,员一人。又,唐都护府属置功曹参军事一人,参军事三人。唐高祖武德四年(621)置天策上将府,亦设功曹,有参军事二人,掌官员假使、仪式、医药、选举、考课、禄恤、铺设等事。太宗立为太子后即省。北宋开封府亦置。宋徽宗崇宁三年(1104)废。②官名。汉朝郡县置功曹史,省称功曹,职掌人事,并参与一郡政务。三国郡、晋不开府将军、太子二傅、特进、郡县皆置。南朝宋、齐沿之。梁、陈之列卿、皇弟皇子府、嗣王府、蕃王府置。北朝北魏凡皇子、不开府将军、太常光禄卫尉、郡,北齐九寺、郡县,北周郡亦置。职掌吏事或主选举。将军等所置,在晋位于主簿下,在梁、北魏位于主簿上,郡县所置位常在丞下五官上。凡郡功曹多用本地大族,权重,郡守常委事于功曹。品级: 梁自六班至下四班不等; 陈自七品至九品,北魏自六品至从九品。


1、官署名,汉朝始置,为地方官署的职事部门,掌选举,并兼参与诸曹事务。其长官,司隶校尉府称功曹从事,州府称治中从事,郡称功曹史,县称功曹掾。其后,梁、陈、北魏将军府置功曹,长官称参军事。隋朝王府及州置功曹。唐朝三都、王府、都督府、州皆置功曹。

2、官名,汉始置。司隶校尉属官有功曹从事,掌选署及众事。州郡的佐吏有功曹史,简称功曹,掌管考查记录功劳。《后汉书·百官五·州郡》:“功曹史,主选署功劳。”北齐后称功曹参军事,隋朝也设此官。到唐朝,东都、北都,称功曹司功参军事,掌考课、假使、祭祀、礼乐、学校、表疏、书启、禄食、祥异、医药、卜筮、陈设、表葬、官园、选举等;在王府、大都护府、上都护府、大都督府、中都督府、下都督府,则称功曹参军事,正六品上,掌文官簿书、考课、陈设等;在州,则称司功参军事;在县,则称司功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四下》。宋朝也设此官。《宋史·职官六·开封府》:“功曹、仓曹、户曹、兵曹、法曹、士曹参军各一人,视其官曹分职莅事。”明代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官员任用类别之一。充即充当,是近于一种特派式的任用。唐自开元以后此种任用多见于史。如开元三年(公元715年)以光禄寺卿马怀素与左散骑常侍褚无量并充侍读;开元二十二年(公元735年)遣张九龄充河南开稻田

  • 司牧局大使

    官名。明代于光禄寺置司牧局,掌牧养牲畜之事。主官有大使一人,从九品。嘉靖七年(公元1528年)废。

  • 皇门副使

    官名。朱元璋吴元年(元至正二十七年,1367)置,从五品,以宦官充任,佐皇门使掌司皇宫各门晨昏启闭,关防出入。后改称门副。

  • 督军校尉

    官名。东汉献帝时孙坚、曹操皆置。统兵出征。《三国志·夏侯渊传》: “及与袁绍战于官渡,行督军校尉。绍破,使督兖、豫、徐州军粮。”官名,汉置,掌监督军事。也领兵征伐。《后汉书·孝献帝纪》:“庚辰,董卓杀

  • 立法院外交委员会

    国民党政府立法院所设各委员会之一。设委员长一人,委员若干人,掌审议外交方面的法律案。

  • 员外司马

    散官名。南朝宋以来有殿中司马督,掌宿卫,其在正员之外者称为员外司马督。北周置员外司马为散官,秩正一命。

  • 左平章事

    官名。渤海国官,居宣诏省。左正一官名。明清道录司之官员。掌理天下道教之事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设,一人,正六品。清康熙十三年 (1674) 定设一人,亦为正六品。可兼充道录司,缺出由右正一升补

  • 马步司

    官署名。唐朝后期河东诸镇皆置,设都虞候、判官,掌鞫讼刑狱。五代诸州沿置,改称马步院。

  • 行台郎中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东魏、西魏、北齐、唐朝沿置。亦称“行台郎”。为行台诸曹郎中的泛称,各曹皆冠以曹名。有时以称不理具体曹务的官员,如卢光在西魏时任之,专掌书记而不理具体曹务。唐初,定为从五品上,高祖武德九年

  • 中京留守司

    官署名。辽南面官,统领中京军民之政。太宗大同元年 (947),升镇州 (今河北正定) 为中京,置留守司。圣宗统和二十五年 (1007),以奚王牙帐地建中京 (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西大明城),设留守司,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