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助教

助教

官名。① 国子监诸学置,协助博士教授生徒。西晋武帝咸宁(275—280)中初立国子学,置十五员,讲授儒家经典,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(385)减为十员。南朝宋沿置十员,分掌十经; 如不置学,则仅设一员。南齐高帝建元四年(482)置国学,设十员,位比御史。梁初沿置,武帝大同七年(541)又置正言助教二员。北魏国子学、太学各置。北齐国子寺之国子学置十员,太学置二十员,四门学置二十员。隋朝国子寺之国子学、太学、四门学各置五员,书学、算学各置二员;文帝开皇十三年(593)改置国子学,仁寿元年(601)罢置; 炀帝大业三年(607)国子监国子学置一员,太学置二员。唐朝国子监国子学置五员,太学置六员,四门学置六员、书学置一员,算学置一员,律学置一员,广文馆置一员。宋朝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前国子学、律学皆置,改制后不置。辽朝国子监国子学置。金朝国子监国子学置二员,太学置四员。元朝集贤院国子学初置四员,成宗大德八年(1304)为分职上都,增置二员; 蒙古翰林院蒙古国子学置二员。元惠宗至正二十五年(1365)朱元璋置国子学,亦设,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学为监,置十六员,分掌六堂,后改十五员; 永乐元年(1403)北京国子监置二员,十八年迁都北京后,北监置十五员,南监置六员,后减为四员;中都国子监曾置二员,洪武二十六年罢。清朝顺治元年(1644)建八旗官学,置满洲助教十六员、蒙古助教八员; 并分设六堂,置满、汉助教各十二员; 国子监所兼领算法馆置二员,俄罗斯馆置满、汉各一员。②太医官。协助诸博士以教生徒医学。北魏置“太医助教”。隋朝太常寺太医署置二员。唐朝太医署置药医助教一员、针助教一员。③太史官。协助太史博士教诸生天文历法。北魏置“太史助教”。④太卜官。助诸博士以教生徒占卜相术等。隋朝太常寺太卜署置太卜助教二员、相助教一员。⑤州郡学官。北齐郡置太学助教以协助博士。宋朝开封、临安、河南应天府以外诸次府、大都督府、都督府、诸州、诸军皆置,多以特恩授士人,或用以安置贬谪官员,亦为纳粟授官名目。辽朝上、东、中、南、西五京学,黄龙府学,兴中府学,诸观察使、团练使司、防御使司、刺史之州学,诸县学,皆置。参见“国子助教”等条。


学官名。晋咸宁四年初立国子学,置助教十五人,掌教生徒,东晋置十八人。其后,宋、齐、梁、陈、北魏、北齐、隋皆置。唐代国子学、太学、广文馆、四门馆、律学、书学、算学也皆置助教,掌佐博士教授生徒,其品级从六品上、从七品上、从八品上、从九品下不等。明、清国子监也置助教,从八品。见《通典·职官九·国子监·助教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三·国子监》、《明史·职官二·国子监》、《清史稿·职官二·国子监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宿直小将军

    官名。辽置, 见“宿直司”。

  • 师长

    ①众官之长。《尚书·盘庚下》: “邦伯、师长、百执事之人。”孔颖达疏: “师,训为众。师长,众官之长,故为三公六卿也。”② 指大夫。《国语·楚语上》: “自卿以下至于师长、士、苟在朝者。”韦昭注: “

  • 牧守令长的任用限制

    地方官州牧、太守与县令、长的任用,有时对其任用多有条格作具体限制。如西魏大统十年(公元544年)以至北周, 则有六条之制,凡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。参见“六条课太守县令法”。

  • 内侍郎

    散官名号。明洪武四年 (1371) 置,以授正六品内官。

  • 州府

    官署名。春秋战国置。管理州内文件档案之所。《礼记·内则》: “州史献诸州伯,州伯命藏诸州府。”

  • 牢长

    官名。金朝牢狱之长。监管囚徒及差设牢子。设于作院。

  • 刺奸掾

    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(196—220)年间曹操置为属官,又分左、右,掌管司法事务。北齐诸州亦置。官名,东汉末年曹操置,分左右,掌司法。其后,北齐诸州也置。

  • 步军司

    “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”简称。

  • 马步

    官名。辽朝置。又作麻普。县令之副,原称县达剌干,会同元年(938),太宗改制,称马步。

  • 特羊都尉

    官名。北齐置。从九品上。参见“特羊局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