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和硕贝勒

和硕贝勒

清入关前对八旗旗主之称呼。满族早期,贵族皆称贝勒。清太祖努尔哈赤以其子侄八人分统八旗,封和硕贝勒。和硕,满语意为“方面”。当时八和硕贝勒亦称八“固山贝勒”,或八“固山王”,地位尊于其他贝勒,可参与议论国政。太宗崇德元年 (1636)颁定贵族封爵等级为和硕亲王、多罗郡王、多罗贝勒、固山贝子等,此称遂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击胡左君

    官名,汉朝时西域焉耆国设此官,为低级武官,掌领兵作战。见《汉书·西域传·焉耆国》,参看“击车师君”条。

  • 尚乘典御

    官名。隋初为尚乘局的主官,炀帝时改称奉御。宋复为尚乘局的主官,位在奉御上,见“尚乘局”。

  • 南窑场大使

    官名。元置,为南窑场的主官。见“大都四窑场提领”。

  • 内侍省押班

    宦官名。宋朝初年内侍省置,位副都知下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,定为正六品。辽朝亦置,又有内侍左、右厢押班。

  • 太医院使

    官名。金元明清均为太医院的副长官,秩从五品,员额一人,地位在太医院提点之下;元明为太医院的长官。元代秩正二品,员额十二人;明秩正五品,员额一人,清为太医院的副长官,地位在管理太医院事王大臣之下,其品秩

  • 郡督军

    州分职吏名。汉末诸州有置郡督军者,其职在部督属郡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高堂隆传》记“泰山太守薛悌为督邮,郡督军与悌争论。”对于太守任命属吏,提出异议与之争论,显然是部督者的身份,似应为州吏而非为郡吏。

  • 江北河南道肃政廉访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地方监察机构,世祖至元二十九年 (1292) 由河北河南道肃政廉访司改立,置司于汴梁 (今河南开封),监制汴梁、河南府路等地,为内八道监司之一,直隶御史台。

  • 宋朝耆长简称。

  • 灵台局

    官署名。北齐置,设丞。掌观测天文气象。隶太常寺太史署。

  • 官文书名。即举状,又称荐削。宋朝中、高级官员作为举主,每年一次或两次,向朝廷推荐选人改为京官,每递呈一纸举状,推荐一名选人,称为一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