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圜土

圜土

监狱名。应劭《风俗通》谓“三王始有狱”,意思是中国到夏商周才开始有监狱。此种说法比较符合历史发展规律。夏代的监狱叫做圜土,今本《竹书纪年》说:“夏帝芬三十六年作圜土”,其所指年代虽不能确信,但反映了夏代确实有了监狱。至于圜土的形制。据《尔雅·释名》“释宫室”条的解释是“筑土表墙,其形圆也。”可见圜土仅是用土筑成的圆形的围墙,是一种很原始的监狱形式。圜土的作用是作为待讯、待质、待决的囚犯的拘留之所,不是作为执行刑罚的场所。商代的监狱不叫圜土而叫“”。西周的监狱又多称圜土,据《周礼》记载,西周的圜土已具有一定的监狱制度,它是关押一些轻微的犯罪分子和过失犯的处所,在押者都须穿上标示犯罪的囚衣,并根据其技能白天强迫其服劳役,夜则禁闭于圜土之中。在圜土的关押时间,按罪行性质和程度而有一年、二年、三年之分。在释放后三年之内也不得列为平民,对于不知悔改而逃离圜土者则要处死。所以西周的圜土可以说是拘押犯人并实行教化的机构。在《周礼》中,管理圜土的人员叫司圜,属秋官府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钱法司

    官署名。南京临时政府设置,见“泉币司”。

  • 典衣

    宫中女官名。见“司衣”。

  • 尚药局使、副使

    官名。金置,均为尚药局的佐官。见“尚药局”。

  • 常阳帖城河里阳脱等处元帅府

    即“常阳帖城阿不笼等处万户府”。

  • 签帅

    “典签”别称。南朝权势极重。《南史·齐武帝诸子传》载当时人称: “诸州唯闻有签帅,不闻有刺史。”详见“典签”。南朝时典签的异称。见《宋书·松滋侯子房传》、《梁书·江革传》。

  • 掌醢署盐库经承

    吏员名。清置,见“掌醢署署正、署丞”。

  • 中宫署令

    官名。东汉置,属大长秋,秩六百石,以宦者任之。所属有女骑六人,丞、复道丞各一人。官名。汉置,由宦者担任,俸六百石,掌中宫请署天子数。有丞、复道丞各一人,女骑六人。复道丞掌中阁道。中宫药长一人,秩四百石

  • 御药院勾当官

    官名。宋置,为御药院的主官。见“御药院”。

  • 提举太史局

    官名。南宋光宗绍熙五年(1194),仿北宋差大两省官提举司天监例,置为太史局长官,以权侍郎充任,领观测天文、考定历法之事。官名。宋代置,属秘书省。元丰改制后,废司天监,改立太史局,主官为太史令。高宗绍

  • 敞稳

    即“常衮”。官名。辽置,即常衮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