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奉御

奉御

官名。初为宫中侍奉之名目。隋炀帝大业三年 (607)始置为殿内省六局长官,各二人,正五品。唐朝改殿内省为殿中省,各局沿置,正五品下。高宗龙朔二年 (662) 曾改大夫,咸亨元年 (670) 复旧。五代置如唐制。宋初作为待诏、医方之别称,并置为六尚局官。金世宗大定十六年 (1176) 改近侍局,以入寝殿小底为之,十六人。元朝置为尚冠、尚衣、尚鞶、 尚沐、 尚饰兼尚辇奉御各二人, 从五品, 副奉御各二人,从六品,又置奉御掌簿四人,从七品,合为二十四人。由怯薛速古儿赤 (尚内府尚供衣服者)充任。隶侍正府,掌皇室衣帽车饰。明朝为宦官一种,从六品。地位低于太监、少监、监丞、典簿等。


官名。唐朝殿中省所属尚食、尚药、尚衣、尚舍、尚乘、尚辇六局的长官称奉御,或正五品下,或从五品上。尚食局奉御掌储供御食,凡进御食先尝。尚药局奉御掌合和御药及诊视,凡进药先尝。尚衣局奉御掌冕服等,详其制度,辨其名数。尚舍局奉御掌殿廷张设、汤沐、灯烛、洒扫,及行幸帐幕。尚乘局奉御掌内外闲厩马匹,辨其好坏,而率其习驭。尚辇局奉御掌舆辇繖扇,分其次序而辨其名数。见《旧唐书·职官三·殿中省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二·殿中省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陕西西路转运司

    官署名。金朝地方官府,掌本路税赋钱谷、仓库出纳、权衡度量之制。设干平凉府。长官为转运使,秩正三品。下设同知转运使、副转运使、户籍判官等。参见“转运司”。

  • 尸禄

    官吏食其禄而不尽其职,在其位而不治其事者叫做尸禄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曹植传》:“夫论德而授官者,成功之君也;量能而受爵者,毕命之臣也。故君无虚授,臣无虚受;虚授谓之谬举,虚受谓之尸禄,《诗》之‘素餐’所

  • 侍中武卫将军

    将军名号,三国吴置,掌武卫,领中外诸军事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綝传》:“綝始为偏将军,及峻死,为侍中武卫将军,领中外诸军事,代知朝政。”

  • 中垒令丞

    官名。西汉中尉的属官有中垒令。《汉书补注》引沈钦韩说:“《通典》引司马穰苴:五人为伍,十伍为队,一军凡二百五十队,余奇为握奇,故一军以三千七百五十人为奇兵,队七十有二以为中垒,守地六千尺,积尺得四十里

  • 千牛仗

    军府名。左、右千牛卫省称,因掌宫殿侍卫及供御之仪仗,遂名。分见“右千牛卫”、“左千牛卫”。即千牛卫。《新唐书·仪卫志上》:“又有千牛仗,以千牛备身、备身左右为之……皆执御刀弓箭,升殿列御座左右。”

  • 议曹从事中郎

    官名,东汉末年刘备置,掌参谋议论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传》:“群下上先主为汉中王,表于汉帝曰……议曹从事中郎、军议中郎将臣射援……”

  • 下牧监

    官名。唐置,掌群牧孳课之事,属太仆寺。唐制,凡养马一千匹以上不足三千匹者为下监,置监一人,副监一人,丞一人;所属有主簿一人。

  • 试守

    试任。为汉朝官吏任用制度之一,一般以一年为期,称职者可实授其职。《汉书·朱云传》:“可使以六百石秩试守御史大夫,以尽其能。”官吏在未正式任命前,令其试任比其职位高的官职,看其是否胜任,称试守。《后汉书

  • 仁部郎中

    官名。渤海国左六司仁部属官,位卿之下。

  • 小整事

    官名。吐蕃官,曰喻寒波充,与大相、副大相、都护、内大相、内副相、小相、整事大相、副整事等共任国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