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宗正少卿

宗正少卿

官名。北魏、北齐为“大宗正少卿”的省称。隋、唐、五代为宗正寺次官,亦称“宗正寺少卿”,通判本寺事务。隋初置一员,正四品上; 炀帝增为二员,从四品。唐初一员,后增为二员,从四品上。高宗、武则天时曾随本寺改名司宗少卿、司属少卿,寻各复旧。初或任外姓,玄宗开元二十年(732)后由宗室专任。北宋前期为四品寄禄官,真宗大中祥符九年(1016)以后又为差遣,由给、舍以下兼少卿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复为职事官,从五品,协掌宗正寺事务。当时别有“大宗正司”管理皇族亲属,本寺为事务机构,职权较轻,故不专用宗姓。南宋寺卿不常置,少卿初以太常少卿兼任,高宗绍兴三年(1133)始专置,主持寺务。辽朝为南面朝官,无实际职掌。参见“宗正寺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公堂

    官署、衙门。唐朝贾岛《酬姚合校书》诗:“公堂朝共到,私第夜相留。”

  • 宫端

    太子詹事别称。以其居东宫官之首,故称。《南史·江总传》: “转太子詹事”,“及为宫端,与太子为长夜之饮。”

  • 判尚书都省事

    官名。北宋前期,尚书令、仆射、左右丞、左右司郎中、员外郎皆为寄禄官,不任实职,设判尚书都省事一人,以诸司三品以上官或翰林学士充任,总领尚书都省事及集议、定谥等事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罢。

  • 太子庙丞

    官名。唐朝宗正寺太子庙次官,置一人,正九品下。参见“太子庙令”。官名。唐置,为令之副,佐令行职事。见“太子庙令”条。

  • 梓人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冬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①掌以木材制作乐器架构。《周礼·冬官·考工记》:“梓人为简虚。”《仪礼·大射》: “工人,士与梓人,升自北阶两楹之间, 䟽数容弓, 若丹若墨, 度尺

  • 掖庭左丞

    官名。东汉置,隶少府所属掖庭令,员一人,秩三百石,以宦者任之。官名,汉置,为掖庭令之副,佐令行职事。参看“掖廷”、“掖庭令”条。

  • 直隶司

    即“直隶清吏司”。

  • 五邑走马

    官名。西周置。主管五邑的马政。《元年师兑簋铭》:“王呼内史尹册命师兑,匹师和父司左右走马、五邑走马。”

  • 翰林医官使

    ① 使职名。亦称医官使。唐末置,为以医药待诏者。②官名。五代改太医署令置,职如故。宋初属东班诸司使,主管翰林医官院,并用为医官迁转之阶。真宗咸平元年(998)定为同六品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

  • 掌囚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秋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囚禁罪犯。《周礼·秋官》: “掌囚,下士十有二人,府六人,史十有二人,徒百有二十人”,“掌守盗贼。凡囚者, 上罪梏而桎, 中罪桎梏。 下罪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