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骁卫将军
官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 改左备身府为左骁卫,置二员,从三品,佐大将军总府事。唐朝沿置,掌宫禁宿卫。凡翊府之翊卫、外府豹骑番上者,分配之; 凡分兵守诸门,在皇城四面、宫城内外,则与左卫将军分知助铺。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改左武威将军,中宗神龙元年(705) 复名左骁卫将军。宋朝置为环卫官,无定员,无职掌,多以宗室为之,亦用为武臣赠典或武官责降散官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35) 改制,降为从四品。南宋多不除授。辽朝亦置,为加官。
官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 改左备身府为左骁卫,置二员,从三品,佐大将军总府事。唐朝沿置,掌宫禁宿卫。凡翊府之翊卫、外府豹骑番上者,分配之; 凡分兵守诸门,在皇城四面、宫城内外,则与左卫将军分知助铺。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改左武威将军,中宗神龙元年(705) 复名左骁卫将军。宋朝置为环卫官,无定员,无职掌,多以宗室为之,亦用为武臣赠典或武官责降散官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35) 改制,降为从四品。南宋多不除授。辽朝亦置,为加官。
清代内阁所属特开的修书馆。见“内阁修书各馆”。
学官名。明清两朝的州学都设学正一官,掌教诲训迪所属学校学生。见《明史·职四·儒学》、《清史稿·职官三·儒学》。
阶官名。金教坊二十五阶之第十三阶,秩从六品下。元十五阶第七阶,从五品。官名,也是官阶名。金朝的教坊官,自从四品始,以下分为二十五阶。从六品下,称纯和郎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。参看“教坊”条。
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为参护与尉的别名,参见“参护”、“尉”。
官名。即左校丞。
官名。汉初少府所属有锺官令及丞,武帝时改属水衡都尉,掌管铸钱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注引如淳说:“锺官,主铸钱官也。”
官名。南朝梁置。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五班,拟克狄将军等号,大通三年(529)定制后,班阶略提高,改拟明智将军等号。
官名。高昌国主客部次官,协助主客长史处理本部事务。如被派遣到诸城相监检校,则称“城令”。
官名。隋炀帝始置,为宫廷女官二十四掌之一,属尚服局。员二人,从九品,为司仗、典仗之佐。协掌朝贺时帅女官擎执仪仗之事。唐改正八品。宋、金、明悉如唐制。女官名。唐、金皆置此官,正八品,掌仗卫兵器等事。见《
官名。北魏道武帝天兴三年(400)置,职比中散大夫,无常员。后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