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戊己校尉

戊己校尉

官名。西汉元帝初元元年(前48)始置,掌管屯田事务,治所在车师前王庭,隶西域都护,单独设府,有丞、司马、候等属官。所领吏士亦任征伐。秩比二千石。新莽至东汉初或置或省。东汉明帝永平十七年(后74)复置二员,一屯车师后王部金蒲城,一屯车师前王部柳中城,相去千余里。后或置或罢。安帝永初元年(107)省西域都护后,常与西域长史共同管理西域事务。三国魏文帝黄初三年(222)亦置,治所在高昌,四品。两晋沿置,四品。十六国前凉张骏檎戊己校尉赵贞,以其地为高昌郡,仍置其官,与西域都护、玉门大护军并号三营。南朝宋亦曾以北凉主沮渠安周领之。


官名,汉元帝初元元年置,为西域都护属官,属下有丞、司马各一人,候五人,秩比六百石,掌护西域诸国及屯田事务,单独开府,驻车师前王庭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、《汉书·西域传》。王莽和东汉时置时废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中》:“是岁,遣大使五威将王骏、西域都护李崇将戊已校尉出西域……戊已校尉郭钦别将。”东汉明帝永平十七年又置戊已校尉。《后汉书·耿恭传》:“乃以恭为戊已校尉,屯车师后王部金蒲城,谒者关宠为戊已校尉,屯前王部柳中城,屯各置数百人。”章帝建初元年“罢戊已校尉官”。安帝时又置。安帝永初元年罢西域都护后,戊已校尉与与西域长史共驻高昌。见《后汉书·明帝纪·章帝纪·安帝纪》。《后汉书·西域传》:“武帝时西域内属,有三十六国,汉为置使者、校尉领护之。宣帝改曰都护。元帝又置戊已二校尉,屯田于车师前王庭……(和帝永元)三年,班超遂定西域,因以超为都护,居龟兹。复置戊已校尉,领兵五百人,居车师前部高昌壁。”其后,三国魏文帝沿置,驻高昌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文帝纪》:“是后西域遂通,置戊已校尉。”两晋沿置,四品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导洛通汴司

    见“汴河堤岸司”。

  • 署亲军校

    官名。又作“委署亲军校”。清朝侍卫处所属亲军营之武官。位次亲军校。归领侍卫内大臣统领。乾隆四十年(1775)增设,定员七十七人。初无品级,五十一年定为从八品。由上三旗满洲、蒙古中遴选补授。与亲军校共掌

  • 都官伯克

    官名。清朝在新疆设的地方官员,掌管递送兵马粮饷文卷等一切官物及分攒差务等事。参看“伯克”条。

  • 王相府

    官署名。明太祖洪武三年(1370)于各王府置,以辅导诸主,设左、右相各一人,正二品。十三年罢。

  • 典礼

    官名。周朝设此官,掌管礼制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命典礼,考时月定日,同律、礼、乐、制度、衣服,正之。”

  • 将作司卿

    官名。明太祖吴元年(元至正二十七年,1367) 于将作司置,为本司长官。一人,正三品。洪武元年(1368)改将作司隶工部,六年,改正六品。十年,罢。

  • 左沮渠

    官名。匈奴置。由四贵姓中的须卜氏(一译作卜氏)充任。

  • 骑君

    官名。西域乌孙等国置之,员一人,见《汉书·西域传》。官名,西汉时西域西且弥国置,为领兵武官。《汉书·西域传·西且弥国》:“西且弥侯、左右将、左右骑君各一人。”

  • 步帅

    “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”简称。

  • 司寇参军

    官名。五代以来,诸州均有马步狱,以牙校充马步都虞候,掌刑法,谓之马步院。这是五代军阀们侵犯司法参军职权所设立的一种私人衙门。宋太祖虑其任私,高下其手,于开宝六年(公元973年)始置诸州、府司寇参军,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