户部总科员外郎
明朝户部总科佐贰官。洪武六年(1373) 置,二人,协掌科事。十三年罢。
明朝户部总科佐贰官。洪武六年(1373) 置,二人,协掌科事。十三年罢。
宋代官员任用方式之一。即堂除,见该条。
官名。汉朝皇帝丧葬时或置,主穿圹起坟等事宜,事讫即罢。官名,西汉置,东汉亦置,掌葬事,主复土于圹。《后汉书·樊宏阴识列传》:“帝崩,鯈为复土校尉。”注:“复土校尉主葬事,复土于圹也。”
官员任用限制之一。唐制,高级官员子孙初仕不得任外官。大历十二年(公元777年)五月皇帝以敕具体规定:“现任中书门下两省五品以上、尚书省三品已上子孙各授官者,一切拟京官,不得拟州县官。”
官名。清朝外奏事处之职官。设于顺治(1644—1661)初,奏事处成立后,改隶奏事处。共六人,以乾清门或大门侍卫兼充,均为熟谙蒙古语人员。掌奏外藩王公呈奏事件。
官库名。唐置,见“大和库使”。
官制用语。唐朝称流外铨所管选人为流外官,如六品以下,九品以上官之子及州县佐吏,以其未入九流故称。
见“开封府界提点”。官名。宋置,掌察畿内县镇刑狱、盗贼、场务、河渠之事。见《宋史·职官七·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》。
见“国用司”。官署名。即“国用司”,见该条。
官场用语。宋朝举人礼部试(即省试)合格,称过省。
皇太子祗应机构。辽置,见“著帐郎君院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