护卫
官名。辽朝北面官,北、南护卫府及皇太后宫官员。掌护卫事,分左右。
官名。清制,亲王府、世子府、郡王府、长子府、贝勒府、公主府等,都有护卫,各府人数不等。护卫分一二三等,一等从三品,二等从四品,三等从五品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四》。
官名。辽朝北面官,北、南护卫府及皇太后宫官员。掌护卫事,分左右。
官名。清制,亲王府、世子府、郡王府、长子府、贝勒府、公主府等,都有护卫,各府人数不等。护卫分一二三等,一等从三品,二等从四品,三等从五品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四》。
官署名。北宋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改三司理欠司置,隶比部。哲宗元祐元年(1086)采纳司马光建议,改隶户部。三年,复归比部,由比部郎官领之。
官名。唐高祖武德元年(618)置,以均天下之货,抑止兼并,宣通拥滞。高宗显庆三年(658)置常平署以代之。
官名。明建文(1399—1402)中改通政使司为通政寺,改通政为少卿。成祖朱棣即位,复旧。官名。明置,为通政寺副贰长官,位在卿下,佐卿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等事。惠帝建文年间,改通政使司为通政寺,改通政
官名。即尚书省六部长官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部为司列、司元、司礼、司戎、司刑、司平,六部尚书改称太常伯,咸亨元年(670)复名尚书。参见“尚书”。
科举取录举人名目。始见于宋。对各类解试第一名之称。又沿称“解头”、“举首”。明、清士大夫沿用以称乡试第一名。宋始以各类解试的第一名称为解元。洪迈《容斋随笔·四笔》“责降考试官”条说:“天禧二年(公元1
满语,意为“小姐”。清制,亲王至入八分辅国公的女儿统称格格。亲王女称和硕格格,郡王、贝勒女称多罗格格,贝子女称固山格格,入八分镇国公、辅国公女称格格。其许婚时,视其父爵秩品级及嫡庶所出,分别以郡主、县
官名,隋朝左右备身府有折冲郎将各三人,正四品,掌领骁果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下·左右领左右府》。唐代有折冲都尉府,每府设折冲都尉一人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四上·诸卫折冲都尉府》。后魏有折冲将军,五品上。见《魏书
官名,秦汉皆置于有矿山的郡县,掌采矿;下设属吏,地位与县令相当。参看《汉书·地理志》。官名。战国时秦置,见《睡虎地秦墓竹简·秦律杂抄》。采山是管理铁矿生产的机构。设于有矿产的县,似应直属于朝廷。采山的
官署名。简称录勋司。清朝理藩院诸司之一。顺治十八年 (1661) 设。乾隆二十二年(1757) 改称典属司。
官名,黄帝受命时有瑞云,故诸官之长皆以云名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七年》:“昔者黄帝氏以云纪,故为云师而云名。”杜注:“黄帝受命有云瑞,故以云纪事也。”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官名皆以云命,为云师。”注:“应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