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掌官
见“收掌”。
见“收掌”。
官名。匈奴置。以单于子弟充任,统领部众,地位在左、右独鹿王之下。
官名。宋置,见“左骐骥使”。
官名。北洋政府委员会的主官,相当于委员长。如民国二年(公元1913年) 文官高等考试委员会即设主任委员一人。国民党政府在地方政府所属某些委员会中以主任委员为主官,如省政府所属的禁烟委员会。
宫官名。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,员二人,五品。
宋朝吏部、户部、礼部员外郎统称。
官名。清末各学堂负责庶务之职官,又名庶务长。光绪二十七年(1901)后在全国各类中等、高等新式学堂及大学堂普遍设置。掌修建房屋,置备器物,雇用工役一切庶务。凡学堂中应办要事,随时与监督商办。辖文案官、
即“卫候直都指挥使司”。
官署名。辽朝北面官,掌诸殿帏幄之事。属著帐郎君院。
皇帝的姑母称太主。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初,帝姑馆陶公主号窦太主。”注:“如淳曰:窦太后之女也,故曰窦太主也。”
官名。隋文帝开皇六年(586)置,为礼部主客司之副长官,员一人,佐长官侍郎掌司事。炀帝大业三年(607) 改称司蕃承务郎。唐高祖武德三年(620) 复旧称。置一员,从六品上,佐长官郎中掌司事。五代沿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