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政治会议

政治会议

北洋政府时期违反《临时约法》的非法议会之一。其前身为行政会议。民国二年(公元1913年)九月,熊希龄内阁组成后,秉承袁世凯的意旨,拟用废省的办法来扩大中央集权,十一月五日特电各省派员来京参加地方行政会议,讨论有关问题,故名“行政会议”。二十六日袁世凯下令召集。十二月十二日任命议长、十四日任命副议长。十五日全体议员在居仁堂觐见袁世凯“聆训”,下午即在北海团城承先殿举行开会式,改称“政治会议”。依照开会后报请袁世凯批准的《政治会议规则》规定,其任务是议决关于民国建设的政治问题:行政上应兴应革事件,经政府咨询的也可以议决,所有议决事件,都要呈候大总统核夺施行。袁世凯利用这个机关解散国会,制造“约法会议”,完成了通向帝制的最后步骤。政治会议有议员七十六人,主要都是官僚,议长、副议长由大总统在议员中任命。下设秘书厅,秘书一长一人由总统任命,掌管准备议事、整理议案和其他各种事务。政治会议至民国三年(公元1914年)六月二十日结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孟父族帐常衮司

    官署名。辽置,属北面皇族帐官,掌蜀国王岩木房族之事。

  • 审录司郎中

    官名。清末法部审录司长官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定额三人,另宗室专缺一人,计四人,正五品,奏补。掌本司事务。

  • 国傅

    官名,汉朝王国置,掌导国王以善。《后汉书·百官五·王国》:“皇子封王,其郡为国,每(国)置傅一人,相一人,皆二千石。本注曰:傅主导王以善,礼如师,不臣也。”西汉时王国之傅,也称太傅,成帝改太傅曰傅。见

  • 主管机宜文字

    官名。宋朝都督、招讨使、宣抚使、经略安抚使之属官。原名管勾机宜文字,南宋避高宗赵构名讳改。掌管机要文书。军事幕职名。南宋置,见“管勾机宜文字”。

  • 秘书阁郎中

    官名。即唐朝秘书省太史令(司天监)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复名太史令。

  • 铁道部

    官署名。民国十七年(公元1928年)十月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成立时设置,为行政院所属各部之一,掌规划、建设、管理全国国有铁道、国道及监督省有铁道。部内分设总务、业务、财务、工务四司。设部长一人,综理本部事

  • 内帘官

    见“帘官”。

  • 归命侯

    爵名。西晋置,专授给被征服政权的统治者,灭吴后,封孙皓为归命侯。北齐亦置,从五品。

  • 奋武佐郎

    散阶称号。清朝乾隆三十二年(1767)置,为武职从七品之封赠。五十一年,改武信佐骑尉。

  • 中京学

    官立学校。始置于辽道宗清宁元年(1055)。设博士、助教各一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