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春官府

春官府

官署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与天官、地官、夏官、秋官、冬官府合称六府。以大宗伯卿为长官,设小宗伯上大夫、春官府都上士以佐其职,掌制订国家各项礼仪,主持祭祀仪式,守护宗庙陵墓,撰写皇帝诏命,修撰国史以及音乐、卜、祝、僧、道等方面的事务,府中置司宗中大夫、守庙中大夫、典祀中大夫、内史中大夫(后设内史上大夫)、外史下大夫、礼部下大夫、太史中大夫、乐部中大夫、太卜下大夫、太祝下大夫、司车辂下大夫、夏采下大夫等官属,各司其职。北周武帝建德二年(573),省六府诸司中大夫,府置四司,以下大夫为长官,上士佐之。宣帝即位后,六府诸司复置中大夫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

官署名。北周依《周礼》设置,掌国家的礼制,以辅佐皇帝安定天下。凡礼乐、教育及卜祝、文史、星历、车旗之事均为其所掌。以大宗伯卿与少宗伯上大夫为正副长官。属官有内史上大夫、有司宗、守庙、典祀、太史、乐部诸中大夫,礼部、太卜、太祝、司车辂、夏采诸下大夫。参见“六府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尚供总管

    官名。元置,为尚供总管府的长官。见“尚供总管府”。

  • 都指挥佥事

    官名。明朝置,均各都司、行都司及羁糜卫所都司副长官。都司、行都司定制四人,羁糜都司随需设置。均正三品。参见“都指挥使司”。武官名。明置,见“都指挥使司”。

  • 银库

    官署名。① 清朝户部三库之一。顺治十三年(1656)分后库置。初归户部理事官管理,雍正元年(1723)改归管理户部三库大臣统辖。掌收各省岁输田赋、盐课、关税、杂赋、直省赃罚银用剩者及宝泉局新铸制钱,并

  • 五威左关将军

    将军名号。新莽始建国元年(后9)置。《汉书·王莽传》: “命掌威侯王夺曰: ‘肴黾之险,东当郑卫。女作五威左关将军,函谷批难,掌威于左’。”将军名号,王莽置,为四关将军之一,掌守左关,东挡郑卫。《汉书

  • 雍畤尉

    官名,也写作“廱畤尉”,秦汉皆置,掌本畤的守卫和治安,为本畤驻军长官。畤是古代帝王祭天地和五帝的地方。秦先后在雍地作五畤,每畤设一尉守卫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奉常》:“(属官有)雍太宰、太祝、太祝令

  • 区指导员

    官名。国民党政府置于区署,员额二至五人,在区长之下,分掌民政、财政、建设、教育、军事等事项,由区长甄选训练合格人员中遴请县政府委派。若地方财力不足,得以一人兼任数职,而军事指导员则须由区国民兵队队附兼

  • 南部给事中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为内廷派驻尚书省南部曹监察政务的官员。地位较南部给事为高。《魏书·李冲传》: (冲)迁内秘书令、南部给事中”,“迁中书令,加散骑常侍,给事中如故。寻转南部尚书。”孝文帝太和(477—49

  • 神将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后期增设之朝上职官。天历庚申十年(1860)始设。位高于神使。系衔另冠以二字,如忠鲰神将,但多数无特号或数字。受封者仅十余人。官名。太平天国后期设置。《天王诏旨》中有护京神将,其官阶低于

  • 监曹奏事令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《魏书·杨播传》:“(杨津)转振威将军,领监曹奏事令,又为直寝,迁太子步兵校尉。”

  • 武学司计

    见“武学直学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