检点六部掌书
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见“掌书”。
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见“掌书”。
官名。三国蜀昭烈帝章武三年(223),以李严任之,统内外军事。宋朝初年亦置,位在五大都督府长史之下、少卿监之上,后不常置。官名,三国蜀置,统内外军事,为军事长官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李严传》:“章武二年,
匈奴官名。秦汉时匈奴自左右贤王以下分二十四部,部各置官属。且渠与日逐、当户等诸官号各以权力优劣、部众多寡为高下次第。官名,秦汉时匈奴官名,位在当户下。《汉书·匈奴传上》:“诸二十四长,亦各自置千长、百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秋官府宾部中大夫司环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元礼部仪凤司和教坊司所属均有广乐库,秩从九品,掌乐器等物。设大使、副使各一人。
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似为天朝典官,见于《省难记略》,所掌似为察访之事,无固定员额,官阶为职同将军。
官名。元置,为通政院的佐官,见“通政院”。
官名。民国十六年(公元1927年)置,监修民国历史,由国务总理兼领,地位在馆长之上。参见“国史馆”。
官名。北齐置,员二人。属太子门下坊殿内局。隋改殿内局为内直局,置内直监、内直副监。
官名。清初于各府置督捕左、右理事官各一人,康熙三十八年(公元1699年)裁撤。
科举名。又称南北通注铨法。分见 “北选”、“南选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