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威司马
官名。北周置,为散官。二命。
散官名。北周置, 秩二命。
官名。北周置,为散官。二命。
散官名。北周置, 秩二命。
太皞部落氏族首领的称号。见“太皞”。
官名。 将军名号。 南朝梁置。 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四班,拟伏波将军等号。大通三年(529) 定制后,班阶略提高,改拟光烈将军等号。
见“湖广等处行中书省”。
官名。渤海国官,右六司信部长官,置一人,居司政(比仆射)下。
清朝知府别称。黄堂乃古时太守之厅堂,以知府之地位略同于太守,故名。
官名。见“太子厩牧署典乘”。
官名。匈奴置。由单于子弟充任,统领部众,地位在左、右渐尚王之下。
采地,即官员的封地,也称食邑或封邑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:“以武功县为安汉公采地。”注:“师古曰:采,官也,以官受地,故谓之采。”
官署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 改左右领左右府为左右备身府后置,有参军事员。
官名合称。唐朝太子内官,为掌正、掌书、掌筵、掌严、掌缝、掌藏、掌食、掌医、掌园合称,俱为从八品,分掌太子内庭事务。